个性鲜明的Z世代搅动起职场的浪花,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风貌。然而,他们也是让企业中高层颇为“头疼”的一批人。不像他们的父辈,他们并不会因为一份工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工作对于他们的意义不再是“混口饭吃”,而是时刻在工作中追求着自我价值。
他们抗拒被束缚,喊出“反内卷”,以挑剔的眼光审视着自己的领导、同事和团队,随手就能把领导做成表情包和鬼畜,也会因为工作不合心意就表演“人间蒸发式离职”。
上了年纪的领导感慨年轻人“没长性”、“靠不住”,却很少反思,自己信奉的“打压式管理”、“权威式沟通”早已被年轻人嫌弃。
后厂青年和壹心理特约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卢美妏聊了聊,她说,别怪年轻人跳槽勤,企业是时候转变“爹味”管理方式了。
上一辈的人在职业上很少有选择权,习惯了“包分配”的择业思路,工作对他们而言就是赚钱养家的方式,而Z世代因为从小物质条件较好,加上能够接触到大量的资讯,视野更加开阔,了解到的职业选择更多,很难像上一辈人一样,守着一份机械化的工作干一辈子。
对于Z世代而言,工作的意义不再是满足温饱,而是追求价值感和意义感。然而在大公司里,工作环节更加细分,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很容易感觉像是螺丝钉、工具人,每天都在做重复的事情,找不到价值感,就很容易离职。
我之前去一个大公司做新员工培训的时候,一个年轻男孩跑过来说,他是这家公司的管培生,想离职,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和主管提。他说他在美国纽约大学读了MBA,上学时候学的都是分析苹果、华为的市场营销策略,但是现在每天做的事情却是旁听不同的会议,写会议记录,完全没有发挥他的专业价值,感觉这份工作没有意义。
对于初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首先要放平心态,不要一进来就带有高得不切实际的预期。不管你是名校毕业,还是专业学的是管理,对于企业而言,你只是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可能连企业有哪些产品和业务都没搞清楚,不太可能一上来就给你团队去管理,或者让你负责一个重大项目。
其次,要理解做基础工作的意义。在职业生涯初期,必须通过基础的工作来熟悉企业,建立起企业对于你的信任感,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观察清楚“局势”,掌握了“生存守则”,再慢慢地开始做项目,才比较有可能获得晋升。
企业并不会把所有的规则都写在员工手册上,新人前半年可以先观察这个企业的隐性规则,比如转岗、升职加薪的条件,哪些行为是公司不鼓励的、哪些行为是可以得到表扬的、跨部门之间如何合作、和领导怎么相处,哪些同事做事比较靠谱......这些都是要靠观察才能知道的。
所以,不要小看事务性工作的意义,在这个阶段轻易离职。我在做新员工培训的时候会通过测验,筛选出“特别讨厌事务性工作”的一群人。他们可能是那种比较随性、想到什么做什么,不习惯做重复事情的人,我会把这一群人单独列出来,重点给他们做培训。
我会让他们寻找职场中的“目标楷模”,比如自己欣赏的某个高管,然后分享他们从基层员工到高管的故事,让他们明白,所有的人都需要从基础的工作做起,以此获得同事和领导的信任。把小事做好,别人才会相信你能把大事做好。把事务性、重复性的工作做得越好,就可以越快摆脱它们,去做项目,升职做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