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货币需求理论,书上怎么可能没有
即对货币的需求流动性=货币其中影响需求的因素有收入,利率,财富,通货膨胀预期,风险,交易费用
主要有如下:1、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凯恩斯假定人们可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 2、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并购买更多的商品,物价的高低通过实际收入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 3、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影响均衡利率变动的因素:所有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 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 5、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 >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于是,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流动性偏好(也被称为货币需求):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是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之一。流动性偏好理论用于解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根据该理论,货币需求由交易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构成。详细见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 第四版 494页
291 浏览 3 回答
158 浏览 3 回答
227 浏览 3 回答
122 浏览 3 回答
320 浏览 3 回答
337 浏览 2 回答
300 浏览 5 回答
285 浏览 2 回答
347 浏览 3 回答
204 浏览 2 回答
195 浏览 5 回答
144 浏览 5 回答
275 浏览 4 回答
352 浏览 3 回答
273 浏览 4 回答
178 浏览 3 回答
279 浏览 2 回答
232 浏览 6 回答
90 浏览 4 回答
83 浏览 6 回答
344 浏览 1 回答
111 浏览 5 回答
282 浏览 5 回答
297 浏览 4 回答
157 浏览 7 回答
230 浏览
208 浏览
324 浏览
80 浏览
15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