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争当文明学生主题班会 活动背景: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 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 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 相 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 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 帮助、 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活动目的: 1 、 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懂得 价值观的重要性, 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 2014 年 4 月 16 日 19:30 理科教学楼 310 教室 三、活动过程: 1 、由班主任宣读学校《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知》 。 2 、由班长组织全班同学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材 料。 3 、由团支部书记带头发言《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班会的内容: 1 、什么是价值观(教师讲述) : 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 是人 们在认识、评 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 点和看法。 简单的说,人生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事,对人,对 生活的看法。也有人说,人生观就是“人自己对人生的意义的看 法” ,主要表现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 理智的人,做任何重 大事情的决定,基本都是权衡选择的结果,在选择的过程中,什 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不能违反的规则,什么是 可以背叛和违反的,这些东西在心目中的位置,构成了价值观。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 2 、几大方面讲述(和谐、公正、仁爱、共享) : 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状态。 和谐,这一范畴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其价值内蕴具有鲜 明的现代色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谐, “和而 不同” , 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是承认 “不同” , 充分肯定、 尊重、 保障社会主体的多样性、 差异性、 独立性, 包含了 “自由” 、 “平等” 所应有的内容; 但这不同又没有导致根本性的冲突与斗 争,而是“和谐相处” ,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在更高层面上 达到一种融洽、 协调、 有序的状态。 因此, 我们可以讲, “和谐” , 是对自由与平等的超越, 既包含了自由与平等的精神, 又避免了 抽象谈自由与平等而可能导致的社会失序。 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指向。 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石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承认并倡导共同 的标准、 共同的价值。 这一标准是超越所有社会主体自发利益而 又普照所有社会主体根本利益的价值评判, 这就是公平正义, 简 称公正。公,一个社会大家庭的理想状态;正,一个社会大家庭 的共同信念。而且,公正作为核心价值观,既有厚重的理想导引 性,又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在全社会引起共鸣。 仁爱: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诉求。 爱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情感,也是人类社会最可宝贵的情感。 没有爱的社会是不可忍受的, 任何社会都应该把爱作为核心的价 值观。但是爱不是抽象的情感,爱中凝结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因而不同社会形态中的爱的形式与爱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资本主 义个体主义基石的价值观决定了它的爱是“博爱” ,而社会主义 社会, 更加注重个体与社会及社会中相关群体的关系, 是一种 “关 系之爱” 。爱有差等,向上爱父向下爱子,同样是爱,形式内涵 截然不同。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进行创造性转换,用于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合适的。更何况“仁者爱人” ,社 会主义的“仁爱”还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爱。 3 、应该做一名文明的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 ( 1 ) .在政治价值观念上表现为 : 积极、务实的政治价值取向与 政治选择的功利化、 政治心态的幼稚和不成熟井存。 当代大学生 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 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政 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但也表现 出政治选择的务实化与功利化。 亦有部分同学参与政治活动的热 情有所下降 , 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 2 ) . 在道德价值观念上表现为 : 较高的道德认知与较差的道德修 养、践行共存,在道德选择和评价上存在矛盾和困感。当代大学 生存在观念与行为之间的脱节问题 , 他们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 规范 , 往往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 ( 3 ) . 在职业价值观念上表现为 : 迫求发展, 崇尚创造的职业价值 观念与急功近利的求职心理共存。 大学生普遍注重自身价值的实 现 , 成才愿望迫切。 紧迫感、 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明显增强 , 讲究 效率、 注重学习实效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价值取向绝大多数 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 占领就业上的 制高点 , 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权 , 以适应社会的竞争。而在此过程 中有可能会出现社会上的恶习, 为了出众会不择手段, 病态竞争。 ( 4 ) . 在婚恋的价值观念上表现为 : 独立平等的婚恋价值观念与弱 化的责任感共存。 西方文化的渗透, 使很多大学生对西方的生活 方式产生向往,对西方的爱情方式盲目模仿,羡慕西方自由、浪 漫、不受 拘束的爱情,追求刺激、洒脱的爱情生活,而责任、义务的意识 逐渐淡漠。 ( 5 ) . 在生活观方面表现为:对传统道德的怀念和依恋与对新的 价值尝试的激越和冲动共存。大学生的视野宽广了,所接触的、 感悟的信息以空前的规模急剧膨胀, 接触对象日益丰富多彩。 但 是, 这也往往造成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迷惘和困惑。 大学生们往往 多热情而少理智, 易受诱惑而又缺乏鉴别, 加上有些人缺少自律 的原则.价值上的失落乃至素质偏低,如果一味追求新奇变化, 则往往优劣糟粕兼收并蓄, 失去社会的审美标准。 大学生追求个 性化,容易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感性表现,如自由散漫的任 意性,对现实的逆反性等。 ( 6 ) . 在消费价值观念上表现为 : 追 求时尚、 积极消费的价值观念与消费心理不成熟共存。 大学生中, 目前拥有电脑、手机等高档消费品的逐渐增多,旅游、恋爱消费 也日趋增加。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在社会转型时期发生了较大的 波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 上的观点,出现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近年来,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 高享受的追 求已经格格不入了。表现为拜金主义,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 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同时,由于大学生定位的特殊性,他们的 经济来源以家庭为主, 从而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 局。 。 ( 7 ) . 在人生价值观念上表现为 : 讲求奉献社会与关注个人的自我 价值的实现共存。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 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 正义感, 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 但也不能 忽略有些大学生过分关注自我、 淡化社会责任。 主要表现在以自 我为中心 , 只考虑自己 , 不顾及别人,不参加集体活动,出现狭 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 ,对社会要求高 , 对自 己要求低。 五、教师总结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团体 乃至个体的一个人前进的 标杆和奋斗的力量源泉。 通过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 了解。 作为一个九零后的学生, 我们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 奥, 但我能理解的是努力学习政治、 学习文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 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 成的,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样需要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觉成为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