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为的詹天佑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工程专家。他8岁进私塾读书,由于所学的都是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詹天佑腻烦透了。他最感兴趣的是工程、机械等新知识,用泥巴捏火车,做机器,身上老是装着小齿轮、发条、螺丝刀、镊子等。 一天,小天佑对他家的闹钟突然产生了兴趣。他想:这个方方的东西为什么能嘀嗒嘀嗒走个不停 小天佑决定要打开这个宝贝匣子,看看其中的奥妙。把零件一个一个拆开,一直到把整个闹钟拆到不能再拆为止。一大堆零件怎么按原样装起来呢 詹天佑凭着他那良好的记性,居然一件一件装好了。他也弄清了闹钟的构造与原理。 1871年,清政府派我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容闳负责筹办幼童留学预备班。11岁的詹天佑听到后恳求父母答应去参加考试。詹天佑满有信心地说:“保证马到成功。”考试结果一公布,詹天佑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被录取为第一批出国留学的预备生。 1872年,第一批留洋学生共30人登上征程了,詹天佑第一次乘轮船、坐火车,他对这些洋玩艺儿非常着迷。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制造火车 轮船 在美国,为了学好英语,詹天佑住到美国市民家里。第二年他考进了西海文小学,仅用三年就小学毕业了,两年中学毕业,他考上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专业。 1881年,詹天佑回到祖国的怀抱。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詹天佑詹天佑(1861-1919年),出生在广东南海县,幼时聪明过人,喜欢玩弄机械,且特别注意机械部件之间的关系。12岁赴美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谢菲尔理学院,选学土木工程。他认真好学,刻苦钻研,大学毕业时,独占鳌头,荣获全班第一名,取得了学士学位,为他以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88年,经人介绍推荐到当时在外国人势力控制下的中国铁路公司工作。外国人那种趾高气扬蔑视中国人的样子,詹天佑实在难以忍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修建津榆(天津到山海关)铁路时,途经滦河,需建一座铁桥,英、日、德等国工程师们的设计经过实践都先后失败了,这项工程最后落到了詹天佑的身上。他仔细分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又认真地调查了滦河河床的地质土壤情况,决定改变桥址,并采用中国传统方法,配合机械打桩,在中国第一次使用了气压沉箱法,终于奠定了稳固的桥基,胜利地完成了建桥工程,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也为詹天佑后来接受修建京张铁路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实际经验,树立了坚强的自信心。 1903年,清政府为了沟通北京同内蒙的交通和物资贸易,决定修建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帝国主义者认为,要修通这条沿途尽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的铁路没有外国人参加是根本不可能的。说什么:“中国会修建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呢!”爱国志士詹天佑忍受不了这种侮辱,决定完全用中国自己的力量修好京张铁路。1905年4月,清政府决定派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负责全线工程。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接受修建任务后,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认为,无论是成功或失败,都不是个人的成功或失败,而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声誉,民族的威望。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誓言下,开始了他修建京张铁路的艰难历程。1905年9月4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 京张铁路地处长城内外,途经燕山山脉,沿途山峦起伏,石峭湾多。根据当时筑路经费的限制,为寻求一条最理想的路线,詹天佑经常带领工人们在狂风怒吼,风沙弥漫的山峦中坚持工作。白天翻山越岭,晚上住在农家,在昏暗的油灯下绘图设计。詹天佑在筑路工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敢于走自己的路。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这两项最为艰巨的隧道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个举世闻名的隧道工程,在1908年5月胜利完工。这条线路地质情况复杂,尤以关沟一带地势险要,有人主张京张铁路采用窄轨,詹天佑坚持用标准轨距。他认为,铁轨只有全国统一,才能四通八达,便于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另一个最大的困难是八达岭附近山高坡陡,如果采用通常的螺旋式的路线,列车不容易爬上去;而沿山直上,则行车异常危险。为此詹天佑根据地形,从青龙桥起,顺着山势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人”字形轨道。不仅缓和了路线的倾斜度,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也不必调拨车头,比较方便,这是詹天佑在铁路工程上一个创造性的设计。 1909年7月4日完成全线铺轨任务,9月24日全线通车,比原计划提前2年。工程费用比原预算结存28万多两银子。京张铁路的建成,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说明了我们不仅有能力掌握近现代的科学技术,而且能够做到帝国主义认为难以做到的事情。詹天佑在铁路事业上的伟大成就,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