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面对一个术语的时候,首要的原则就是「 尊重知识的源头 」。 比如当我们在知乎看到上面这则「费曼技巧」高赞回答的时候,应该如何面对呢? 第一步,不是去尝试理解与吸收消化,而是要搞清楚它的来源 。 来源分两种: 价值程度的探寻决定这个术语是否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学习,源头知识则帮我们探寻到最原始的知识点,防止被误导。 费曼技巧用了「费曼」这个人的名字,那么: 我们可以去GoogleScholar搜索下费曼的成就: 可以看到,费曼的成就主要集中在量子力学与量子电动力学上,被引用最高的是他的论文与她的费曼物理学讲义。 在量子力学排名上,费曼目前第五: 在量子电动力学排名上,费曼排名第一: 而经过 Wiki 搜索发现,费曼与1988年去世,换言之这个数据是在费曼去世32年还拥有的成果,可见相当不易,侧面证明了 费曼属于大牛级别。 Wiki上关于 费曼的专门介绍 从中进行信息抽样来发现费曼的牛: 再来看看豆瓣中与 费曼相关的书目 评分: 综合14本的评分,平均分为8.92(剔除一本没有评分的香港出版的《 理性边缘的物理 》),Top3平均评分人数1791人,费曼的书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综上可以预测, 对费曼本人的作品花时间去研究是值得的,他是一个跨世纪的牛人。 通过源头知识的寻找,有助于帮我们找到最底层的信息来源,我们 先来搜索一下费曼技巧的最原始出处。 通过Google+英文( the feynman technique ),第一页的显示内容可以大概率给到我们很多启发: 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相同点? 最直观的结果显示,搜索 the feynman technique 显示Top5 全部是 个人的博客/平台文章 ! 尝试点击打开上述任何一篇文章, 都是直接对费曼技巧进行的解读与分析,而对于其来源并无任何介绍与说明: 按理来说,以费曼本人命名的技巧,应该有正式、合规的官方解释,但这些博客文章对费曼技巧的解析方式基本相似。所以,我们再以费曼的名字来搜索一下,第一个就是Wiki( Richard Feynman ): 我们着重就费曼的Wiki综述和目录中的「教学方法」与「外链引用」作为详细信息收集源去抽样: 通过抽样发现,无论是费曼图还是里面提到的费曼法则(Feynman rules)这样看似与费曼技巧相关的内容,其实与技巧都并无关联,而是谈及的物理学的专业内容: 该部分主要强调费曼的两个观点: Wiki中介绍费曼教学方法的说明中,并无「费曼技巧」一说。 打开这两个网站,尝试从一级二级目录中进行信息抽样,但均未发现里面有关于「费曼技巧」的专门阐述。 到这里,知乎上高赞的答复自然有了疑问: 这么多人认可的答案,为什么在费曼官方网站没有任何说明呢? 到这里,我们知道了, 费曼技巧是一个他人他创的概念。 这里需要两个关键点: 那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点,即费曼技巧这个术语里面的合理之处。 即: 针对目前费曼技巧呈现出来的「共识」中,有哪些地方与费曼本人曾经表述的观点或态度一致的呢? 先来看看从知乎高赞答案中梳理出来的费曼技巧共识: 可以尝试从费曼相关的素材中寻找响应的支撑证据: 证据1 加州伯克利大学页面中谈及到了费曼对于降维解释知识的点,看似符合「向小白解释这个概念」的要求,其实不然。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费曼说的是「freshman level」,即大一新生的水准。 换言之,加州理工学院大一新生也是有相当高的入门水准的! 我们简单在 加州理工学院官网 查询一下它的入学门槛: 2019年录取率 6.4%! 再来看看加州理工大学 Wiki 页面中介绍其地位: 据2015年波莫纳学院的一项研究,加州理工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比例在 美国排名第一 。 针对这么牛的大学这么高的入学门槛,费曼还表示并不能针对大一新生解释他的相关概念,可见费曼要讲述的这个知识难度之深! 而反观国内的知乎中的各位高赞解释, 将费曼口中的「freshman level」变成了什么级别了呢? 证据① 证据② 其他证据 知识的运用与解释都是有边界的。 任何概念与术语都需要一定的先行知识,如果不了解这些必要的先行知识,就不可能将其理解清晰,而诸如上述国内各大学习大师将费曼口中的freshman level擅自进行降维理解普及为「小孩、老太太」,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但这个不重要,对于我们而言, 对于常见的术语,是否更需要足够构建一丝警惕?建立自己的知识构建基础技能,防止被看似有效其实误导的知识污染! 证据2 这是费曼针对低年级课本的描述,又是证明「向小白解释这个概念」的一个反面例证。 注意,费曼这次的观点是「由高(大人能理解)到低(一到八年级学生)」而非由低到高! 再次将知乎等平台渲染的降维理解打脸。 暂无 证据1 综上可以发现: 所谓的「费曼技巧」,其实将费曼过去在不同平台谈及到的方法进行了一次随意的拼凑组合。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四步曲的关联,即这四步之间真的是有明显的关联程度吗? 我们依然以寻找知识源头的方式去查找相应的 鲜活证据 ,即: 通过上述两个专业网站+豆瓣搜寻费曼的相应书目,从他述(讲座口录+他人转录)+书信(费曼本人书信)两个基于费曼本人的 鲜活证据 去收集与费曼技巧相关的内容,经过整理如下: 在线原表 可以看到,事实上,费曼对于学习,其实并没有一个像「费曼技巧」这样的综述,而是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展开。换言之,费曼本人对于学习的态度与观点,是一种基于 全局学习的概念 而并非像网上盛传的四步曲。而事实上,学习的有效性,并非简单基于知乎各大高赞答案中的「降维、理解、简化」这样单一。 所以这时候可以看到, 费曼本人对于「费曼技巧」这个概念并没有正式的说明与诠释。 由此可以推测: 所谓「费曼技巧」,其实是其他人借费曼之名用于宣传推广的一个伪概念。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费曼技巧」的含金量了。不过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作一次验证,即: 假设费曼对于他推出的这个技巧自认为是有效的,那么它会带来哪些影响或结果呢? 我们可以预测的第一个结果就是, 费曼自认为很会教学生。 因为费曼技巧的几个部分都是针对学习与教,若真的有效,费曼当然会对自己教学的方式有很强的自信心。而费曼真实的表述是怎样的呢? 我们依然从收集 鲜活证据 来验证: 证据1 费曼自认为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热爱」而已 证据2 费曼认为教学应该不拘一格,并没有固定的定式 由此可见,费曼对于教学与自我的定位,与知乎等平台推荐的费曼学习法背后的定位相左。 费曼本人并没有推出「费曼技巧」,那么,到底是谁自创了这个概念并用来宣传呢? 回到Google搜索的首页结果,我们其实还发现一个PDF方式显示的文件: 我们先打开这个PDF,看看里面的阐述: 可以看到,其中斯科特·杨(Scott Young) 提到了 the feynman technique 这个术语。 Scott Young是谁? 从其官网( )可以发现,他是一个基于学习研究推广者。 在中国已经出版了多本他的书籍: 在斯科特·杨(Scott Young)的书籍 Learn More Study Less(中文版 《如何高效学习》 )一书中恰有提到费曼技巧: 从亚马孙网站上查了一下该书英文版的发行日期为2013年11月,再回过头来看Google上搜索到的与费曼技巧相关的网站及相关内容并没有早于这个时间点。 所以我们目前可以推测出, the feynman technique 这个概念, 大概率是由斯科特·杨(Scott Young) 用以实验或宣传自己的学习之道而自创的一个术语。 而国内外大部分学习者,看到基于费曼命名的技巧,就自动采取了 默认信赖 的选择,转而直接去学习、细化、甚至践行这个学习之道。 更有甚者,国内还有专门的机构建立了基于「费曼技巧」的付费课程...... 学习者在为这些看似科学的XX学习方法付出时间、付出费用、付出注意力的时候,殊不知,该技巧其实从本源来讲,就是值得斟酌的。 —— 艾尔菲-科恩 (Alfie Kohn) 200510 9:33 1.0版完成 200514 14:59 1.1版 增补科特·杨(Scott Young)为「费曼技巧」自创人的证据。感谢@June 同学 200629 01:33 1.2版 调整部分文字,增补一张金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