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病理分期已经确定,下一步就是确定治疗方案了。我本身只有非小细胞肺腺癌的陪同治疗经历,下面的经验只能给出方向上的大致参考,请各位还是根据自身情况,多多依照NCCN指南以及专家共识来做决定。
现在主流的晚期癌症治疗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化疗。
②放疗。
②靶向治疗。
客观上看,这三种治疗方案之间并无明显的优劣分别,要从适应症和适应人群去具体分析考量,不能在确诊之前一棒子打死其中任何一种(诸如怎么样也不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之类)。
化疗
即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一般采取静脉滴注化学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化疗周期根据具体病情和方案的不同而变化。而化疗的副作用,也根据方案的不同以及患者的承受能力不同而不相雷同,例如大部分联用铂的化疗方案都会造成骨髓抑制等等。
我要说的是,不要闻化疗而色变。目前有一些晚期肿瘤,在最新版指南中明确说明了以化疗为一线治疗手段,是因为这类型的肿瘤细胞对于化疗的响应是最为敏感和迅速的,相应的治疗效果也是最好的,例如肺癌中的小细胞肺癌,进展速度相当快,如果因畏惧化疗拖延病情,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当然化疗也有相应的适应人群,病人的身体情况若达不到要求,院方是不会对病人实施化疗的。需要注意的是,化疗也有耐药周期。
放疗
即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同样,放疗也有相应的适应症、适应人群以及副作用。例如,对于肺癌多发脑转移的病人来说,全脑放疗是效果明显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可以持续半年左右;而对肿瘤造成的骨转移进行放疗,也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我母亲右脑有一处转移,化疗同时进行全脑放疗,主要副作用是全身无力、眩晕以及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但是放疗抑制脑部进展长达半年时间,效果还是不错的。而因为母亲的骨转移位置敏感,我们没有对骨转部位进行放疗。)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与化疗相比,靶向治疗是新型的治疗手段,它最大的特点是有针对性,相对来说,副作用比全身治疗的化疗要小。同样,靶向治疗也有适应症、适应人群,不同的靶向治疗根据打击对象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在靶向药物的说明书上会有比较全面的说明。靶向治疗最大的缺点在于花费巨大,有半年至一年不等的平均耐药周期,耐药之后只能选择化疗或者下一代靶向药物。
注意:目前有一些晚期癌症的一线治疗手段是靶向治疗,如果指南\共识有提到这种情况,请有条件的患者务必进行全面的基因突变检测。这种检测需要患者的活检组织,通常需要三到四周才能出具检查结果,是否需要基因检测,务必在方案确定之前与医生进行全面地沟通。基因检测如果有阳性结果,最好先询问是否有相应药物的国内临床。(靶向药物花费巨大,目前还有无法克服耐药的技术问题。)
※如何选择或者了解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
1)参考NCCN诊疗指南以及专家共识。
2)根据1)的内容详细了解医生推荐的治疗方案。
3)在有多个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可以向更多的从业人士(肿瘤医生、肿瘤专家、新药研发团队…)以及资深病友、家属请教。
另外的治疗手段还有近年来流行的免疫疗法以及姑息手术等等。免疫疗法前景广阔,但目前的技术仍然有限,大规模应用时机尚未成熟,有条件的人可以试用,但没有必要在它身上押重注;姑息手术一般是为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PS: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绝对不是让大家越过医生做决定,而是在医院做出任何治疗方案的时候,病人和家属心中不至陷入懵然无知的状态,能更加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对可能出现的治疗方案选择分歧上有自己的了解和判断。(例如我家在病理出具之前,医生就争分夺秒地按照当时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共识为我母亲上了化疗,这在当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并不是唯一选择。我和家人对此一无所知,结果错失了最佳的靶向治疗时机,付出惨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