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英语问题直接责任人当属教育体系。和中国相似,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也是推崇应试教育的老司机。为了进入名校,日本学生寒窗十年只为那最后一考改写终身。日本的高考英语应试属性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重点考察语法、阅读理解和翻译,对口语等交流实用则鲜有涉及,多数大学甚至在入学试题中没有听力。所以,外教口语课沦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搞掂试题才是英语学习的硬道理。如此这般,铸就了一代代日本国民的哑巴英语。但是,很难把英语不好的原因都赖给应试教育。因为同样被应试,搞得死去活来的大陆和台湾照样憋出来一口好英语。所以英语要学好,关键看态度。只要有心,就是朝阳大妈也能张口就来:味儿炕木兔北京儿。日本人学不好英语根本在于不走心。不同于中国家长从胎教就开始双语教育,大学里或明或暗要求四六级。日本民众对英语似乎从没有中国人那样的热情。 日本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对英语要求不高,也不像我们的院校动辄要求学者有海外背景。不同于中国外交官员多数学外语出身,日本外交官绝大多数毕业于非外语专业。现任外务大臣岸田文雄,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日本近几十年来,历任外相均非外语专业出身。大多数日本公司对员工英语水平没有要求,跨国企业也很少要求外语流利。即便需要驻外也是入职后公司掏钱安排培训。譬如刚在苹果iphone7发布会上,风光现身的“马里奥之父”宫本茂亏得故事设定和主角血统全是欧美背景。但这款风靡世界35年的伟大游戏发明者竟几乎讲不来英语,不过三五分钟的演讲,都得靠翻译才能搞定。所以核心问题是:日本人为什么对学英语不走心?最简单的答案是:因为不需要。多数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不需要英语。很多人为此分析过日本社会强大的闭环供给。细想之下,这点其实没啥特别。哪个非英语国家不都如此?谁会一早起来操着英语去买豆浆油条和葱油煎饼? 只是,在科研、外贸等领域日本人是如何做到既不学这门世界语言,又不被全球化甩下车去?很简单:靠!翻!译!日本的翻译业悠久而繁荣。打从明治维新那会儿起,大和民族最上手的拿来主义就是快速而批量地译介西方先进文明。我们现在高频使用的干部、警察、法人等概念,无不是志士先辈们从日本人的翻译成果里捡来的现成。在日本,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师,更在于大而全的译作。图书馆里总能找到日文版的最新科研成果,让英语一般般的学者也能紧跟专业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