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青阳下草铺冶铁遗址是这一系列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遗产元素,反映了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的出口商品生产。它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与泉州的陶瓷生产基地一起,展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强大的工业能力和贸易出口能力。同时,该遗址还保存了能够呈现冶铁生产系统与环境之间完整关系的珍贵物证。安溪的传统炼铁业延续至今,当地的俞氏家族与宋元时期的冶铁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这一传统产业的活见证,也成为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珍贵工业记忆。
夏青草铺冶铁遗址位于全州西北山区腹地武夷山麓,安溪县上清乡青阳村。安溪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铁、煤、铅、锌、锰、银、石墨、稀土、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等20多种储量大、品位高的矿藏,其中铁矿、煤矿、花岗岩、石灰石、高岭土储量居福建省首位。早在五代时期,安溪这里就有“冶炼银铁,征竹木”的说法。自北宋以来,安溪就有官方的青阳铁场。北宋元丰年间的地理通志《元丰九于之》卷九记载:“下清溪府西150里四乡青阳铁场”。宋抄本《集解》记载:“泉州清溪县青阳场,设在咸平二年(999)”。宋史中也有李青五年(1045年)“全州青阳冶铁立大功”的记载。与唐五代以前相比,宋代冶铁的规模和产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各地都设立了监狱、监所、冶炼、服务、坑场,组织生产或监督冶铁。宋元时期,安溪的冶铁业有官营和民营之分。
2019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下草铺考古队正式在青阳下草铺遗址和时宇祖厝遗址开展考古工作。同时对遗址周边的古矿井、古道、冶铁遗址、墓葬进行了调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考古发掘区位于梯田地貌的山坡上,地势东高西低,分为多级阶地。开挖范围内有16个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