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原则,是法国作家雨果在1827年《<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审美与创作原则,其主要内容是: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雨果反对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优美,认为丑在艺术创作中具有衬托美的作用,通过对丑的否定达到对美的肯定,而且强烈的美丑对照可以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扩展资料
贡献在于:
(1)从理论上阐述了丑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描绘滑稽、丑怪事物的审美意义,从而有益于文艺题材的扩大,使文艺能够更广泛、更真实地反映生活;
(2)强调在美丑比较、对立和斗争中表现美,有益于加深文艺反映生活的深度、提高艺术效果;
(3)为打破古典主义的悲剧、喜剧不能互相混淆的清规戒律,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戏剧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