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Marketing营销传播的策略性内容有的广告是有意给人们带来某种不适,尤其是很多公益广告。这种广告想通过让人们感到不适,放弃导致不适的行为(比如吸烟等)。比如,巴西杂志El Ciudadano在2020年12月发布名为《阴沟大嘴》(Sewer Mouths)的一套平面广告,创意来自智利圣地亚哥的Simple。其中一条广告里使用的是特朗普的头像,本身就是要抨击特朗普的险恶。所以这种广告里的不适,本身就是广告的武器。其他两条是这样的:关注儿童问题的公益机构Innocence In Danger在2014年5月发布名叫《女孩》(Girl)和《男孩》(Boy)的广告,创意来自德国法兰克福Publicis。这两条广告也是有意建构起严重不适,促使家长们关注儿童访问的网络内容。法国禁烟公益机构Association de défence contre le tabac在2010年2月发布名叫《男孩》与《女孩》的两条广告,创意来自法国巴黎BDDP & Fils。几乎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这两条广告太“过分”了。但是,这种“过分”正是这两条广告的工具。另外很多广告也给人们带来不适甚至恶心痛苦。但是,这种不适甚至恶心痛苦,并不是这些广告的意图。这种情况下的不适,就很可能给广告中提及的产品带来负面的品牌联想。这种广告严重缺乏受众意识,也就是:受众的因素没有被广告创意人员充分考虑进去。总体上,广告里出现这种消极的不适甚至恶心痛苦的现象,有四种情况:【1】生命体(或部分)变形不当(不止是人,也包括其他动物);【2】生命体(或部分)被应用不当(被用在导致人们感到不适的场景中);【3】对象自身对很多人来说有一定的负面感受(比如死亡、魔鬼、蛇等)。这一类可以叫“含义不当”。这种不当往往基于文化与社会因素。同样的现象,有的人会感到恶心痛苦,有些人可能仅仅感觉有一些不适,甚至另外的一些人根本无感。所以,广告里的不适现象,不是一种绝对现象,只是一种可能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