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穿、腰穿、腹穿、胸穿“骨穿”就是为了诊断的需要,用穿刺针穿入骨髓腔,抽取少量骨髓以便做化验用。腰穿,腰椎穿刺术的简称,是医学上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它是从病人脊椎骨(龙心骨)间隙内抽取出一定的液体——“脑脊液”,用于临床诊断分析。诊断性腹腔穿刺术(DPP)早在1880年即由Mikuicz用于临床,其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阳性率一般在90%以上(本组阳性率2%)。而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人大多病情紧急,有复合伤,早期可出现休克,故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中有着重要意义 。经验证明,DPP不必往返搬动病人,也勿需让病人取站立位即可获取第一手资料,且适应证宽,并发症少,准确率高,尤其对严重复合伤,病人处于休克,神志不清,合并有脊髓损伤,截瘫和小儿患者等更有重要意义,在CT、B超普及的情况下,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当然,DPP仍有其局限性,如若处置不当仍可出现假阳(阴)性,分析其原因可因腹壁脂肪过多或穿刺方法不当而抽不出,结肠尤其是左半结肠破裂,可能出现阴性结果。而对于有复合伤病人,尤其是骨盆骨折、脊柱骨折,可形成腹膜后血肿,穿刺刺入血肿或血肿破裂积血流入腹腔,致出现DPP假阳性。故我们认为在临床DPP的应用中,应多点、多方位、多体位腹腔比较,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才可望做出合理的诊断。腹穿是一种诊断手段,不一定非要做手术,看检查结果而定胸穿就是用穿刺针从胸壁的肋骨间隙穿入至胸膜腔(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抽取胸膜腔内的液体。在结核等病理情况下出现大量胸水时,胸穿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抽取的胸水进行相关检查,可以鉴别胸水的性质即癌性胸水、结核性胸水等,因此胸穿有可作为一种诊断方法。常用、简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