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表现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同属于B类(Cluster B)人格障碍。也就是一种具有感情性戏剧性,或变幻莫测的行为模式。
病人通常都会对自我形象做出不现实的估计,同时伴随着夸大的自我认知,例如,自认超凡、天才、有别于普罗大众的独特存在。另外,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还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不善于与他人共情,因为他们常常自大,不会去理解和考虑他人的感受。
不仅仅是这样,病人可能还有一种偏离实际、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会无愧于人、利用人,并且认为自己应该受到特殊待遇而不感到内疚。
以上是DSM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定义,但是问题主页似乎是在询问自恋型人格,而非自恋型。因此,我们来补充一下一个非典型的自恋型人格(恶性自恋):
恶毒自恋者将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她们也许是聪明过人、超人(比如身居高位),但也会变得温文尔雅,说话轻声细语,善解人意,敏感体贴,优雅有礼,把人际关系处理得非常得体。
同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也可以毫无愧意地说谎、诋毁、夸大、诽谤、欺诈、偷窃、操纵、推诿、控诉、控诉或通过各种歪曲的方式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心安理得地享受自己的结果。由于他们太自私,不顾一切,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当然,所以从不觉得自己有错。
她们非常执着地满足自己的欲望,一旦被阻碍,就会使他们怒不可遏,玩儿命反击。这种强烈的欲望使他们不能顾及别人的需要,更不用说和别人一起共度一生了。在设置中,他们从来不会有内疚和后悔,相反,他们会把自己看作是受害者,或者说自己是受害者。“他们”可以是男性,或者女性,来自任何阶层,来自任何种族。
精明的偏执、缺乏道德感和施虐情结三者交织在一起,使那些具有这种恶性自恋特质的人是危险的、恐怖的、无情的。它们没有内在化的自控能力,因此对假想敌人的攻击报复常常是残酷而毫无底线的,近乎病态的执着于侮辱并毁灭彼此。
这一残酷常常针对某个特定的人,而另一些人则因其行为不为人知。他们是典型的“投射”大师或甩锅高手,他们可能暗地里对别人进行折磨,表面上却谎称他是被人折磨。
其所选择的目标通常都是善良和易上当的,目标人物可能非常信任他们,不会忍心以彼道还钱。对很多人来说,对他们来说,对谎言进行原样奉还、操纵、欺骗和感情暴力在心理上极为困难。即使是智力稍好一点的人,也不能采取类似以牙还牙的行动。
遗憾的是,如果这位恶性自恋者能熟练地玩弄人心,操纵言论,那么一些真相未明的好人也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持自己的邪恶行径,从而成为恶作者的帮凶,造成一场可怕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