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证实人类也常常犯的“迷信”错误,而我们生活中也经常扮演了鸽子的角色,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中。
1、实验操作: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个笼子中喂养了8只鸽子,为了增强寻找食物的动机,在测试前连续几天让鸽子处于饥饿状态;
然后在笼子中用食物分发器喂养,并且分发器被设置为每隔5分钟分发一次食物,也就是说不管鸽子做了什么,每隔5分钟就将得到一份奖励。实验结果出人意料,8只鸽子中的6只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反应:
一只鸽子不断地在笼子里转圈;另外一只反复将头撞向笼子的一个角落;第三只显现出一种上举反应,似乎把头放在一根看不见的杆下面并反复抬起它;
还有两只鸽子的头和身体呈现出一种摇摆似的动作;还有一只鸽子形成了不完整的啄击或轻触的条件反应,鸽子好像认为只要它们重复某个动作就能得到食物。
2、效果:这个例子简单概括了人类也常常犯的“迷信”错误:其实我们生活中也经常扮演了鸽子的角色,尤其是在金融市场。
为了寻找市场的规律,我们创造了各种理论,一旦成功了几次,我们受到了奖励,会使得我们更加坚信理论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得到奖励。
不再相信这个市场真的有所谓的“圣杯”了,其实市场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但是千万不要做一只“迷信的鸽子”。
扩展资料
创始人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1904年3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车站小镇,在那里他度过了他的童年和中学时代。出于对文学的兴趣,他进入了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
本来他想成为作家,毕业后从事写作,但两年后他便觉得“没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了”。于是他于1928年考入哈佛大学读研究生,改修学心理学。
1931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相继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1947年他受聘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学校心理系终身教授。
实验意义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
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
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金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