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有这样一个小人物,他侍奉于一个抗蒙国家英雄。尽管是一个卑微的家仆,史书中也只有寥寥几笔的记载,然而他却做出了如此有血有肉般的义举,让无数士大夫汗颜,以致于明朝状元焦竑在讲述完他的事迹后都感叹道:“人们总说读书之后才知道节义,像他这样没有读过书的,也一样和士大夫们尽忠,不去改变他的志向,人明白节操和道义的原因是出自他自己的人性,未必全是因为读书才学会的。”(原文:世尝言士读书知节义,若环者未闻读何书也,乃尽忠所事,不变其志。然则人之节义出乎其性,未必皆读书也)。
这个“义仆”就是王环,而他的主人则是明朝抗蒙英雄曾铣。
河套平原是汉家儿郎的心头肉,这片被称作塞上江南的地方水网密布,土壤肥沃,盛产马匹。明朝开国初年,因为河套平原的边防压力巨大,洪武和永乐两代皇帝将河套平原的子民移居到了河北,明朝人主动和游牧民族制造了一个“军事无人区”。
明帝国主动放弃河套平原在历史上争议不断,尽管对于首都不在关中地区的明帝国来说,河套平原的战略地位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越来越大,夺回河套平原有了现实需要。明帝国离收复河套最近的时期,就是曾铣所在的时期。
明朝九边九镇
曾铣出生在一个极度贫困的浙江台州的家庭中,他自幼刻苦读书,20岁那年就中了进士,后来在明朝的官场当中摸爬滚打,后在辽东担任御史期间平息兵变,得到了朝廷的器重。
自土木堡之变后,北方蒙古部落乱成一团,俺答汗在北方乱世中脱颖而出,对明帝国的北方边陲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后来在嘉靖二十五年,俺答汗动员了十万铁骑攻入明帝国,试图重现也先太师曾经的辉煌。明帝国没了于谦,但却有了新的“帝国之盾”:曾铣。
曾铣临危受命,出任三边总制,在边关地区他用仅仅数千士兵就阻挡了俺答汗的十万铁骑,迫使其退兵,成了嘉靖朝唯一的名将。
允文允武,富有胆略,长与用兵。
曾铣理应是嘉靖皇帝最锋锐的兵器,然而皇帝却没有好好珍惜。
曾铣看到了河套平原在边关地区的重要性,他接连上书两封,阐明收复河套平原的战略重要性,要求朝廷拨款20万修边费。
此时曾铣主动攻击俺答汗,俘敌数千人,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此时朝廷却吵成了一锅粥,嘉靖皇帝听说陕西出现了山崩,以为是上天示警;严嵩此时为了斗倒内阁首辅夏言,谎称曾铣贿赂夏言,曾铣靠着关系贪污了大量的军费。文武勾结,这在明朝的政治传统中可是相当忌讳的事情。
曾铣担任三边总制仅仅2年的时间却深受百姓爱戴,他不仅痛击蒙古人,为官还十分清廉,朝廷查抄他家的财产发现他“家无余资”,此后“天下闻而冤之”。
曾铣被逮捕时,他对众部下哭着说:“皇上愤怒至极,我死有应得,但我的老婆孩子又是何辜!怎能让他们流放到边疆,成为沟渠中的死尸呢!(上怒甚,死自吾分。顾吾妻子奈何流落边鄙,为沟中瘠乎?)
此时,也只有他的仆人(家丁)王环站了出来。
王环是一个河北沧州的回回人,是曾铣部下骁勇善战的家丁之一。史书记载他“虬髯铁面,负膂力,善骑射。”并且他还是曾铣旗下教授骑射的教官之一。按道理说,王环即便没有照顾曾铣的妻子儿子,他也有可能在军队中做到一个百户,甚至是千户,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就了,然而他却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前途,选了许多人根本不解的事情。
6个月后,曾铣在街头被斩首,此时的王环早已踏上了护送夫人少爷的旅途。
王环变卖家产,他抬着个小车,把自己的主人的妻子、儿子从扬州接出来。因为王环长的凶恶,又身材魁梧,所以负责押解的士兵不敢拿曾铣的妻儿做什么。从扬州到陕西汉中固城县,数千公里的路程至少得小半年的时间。
王环丝毫没有懈怠,他知道曾铣的妻儿身体孱弱,也没有生活能力,这一路上王环负责做饭、烧水,因为盘缠不够,他每次送夫人和少爷到旅店的时候,自己只能在旅店外睡觉。
辗转半个中国到了陕西后,王环仍然没有离开夫人和两个少爷,以仆人的身份照顾了这对妻儿长达20年的时间。
在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明朝的文人士大夫几乎都不会花时间去记载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我们唯一知道的事情是,在这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王环抛弃了自己的家人和事业,孤身一人照顾自己主人的妻儿,二十年如一日。
后来曾铣沉冤昭雪,王环也没有索要任何一分钱。
将曾铣妻儿以及主人的棺椁送到扬州后,王环什么话也没有说,默默的走了。
曾铣死后,明帝国的边境地区陷入一片混乱。明朝错误的拒绝了和蒙古人进行贸易,致使俺答汗率领庞大军队再度南侵明朝,此时嘉靖已无名将可用,纸糊的边关城池被摧枯拉朽的洞穿,俺答汗一度兵临北京城下,逼迫明朝签订城下之盟。
幸好蒙古人这次只是要钱,没有要整个大明江山。嘉靖皇帝也因此怒不可遏,将元世祖忽必烈的画像从历代帝王庙中摘除泄愤,而这可能也只是嘉靖皇帝能控制的为数不多的东西了。
至于那个曾经勇敢抵抗蒙古人入侵的名将曾铣,嘉靖皇帝也是羞于提起。直到隆庆元年,曾铣才沉冤昭雪,被追赠为兵部尚书,到了万历年间,万历皇帝在陕西为曾铣盖起了祠堂,如今的台州黄岩县仍然有“三边总制坊”和“曾铣巷(路)”的存在。
根据史书记载,王环贤后在姓陆和姓朱的锦衣卫指挥使家中做仆役,被两位指挥使厚待,最后寿终正寝。
关于曾铣的后人,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曾铣的儿子回到扬州之后成了扬州的县学,在清兵入侵扬州的时候被屠杀,从此断绝了香火。
另外一种说法见于越剧《盘夫索夫》,里面记载曾铣的儿子曾荣被迫被严党鄢懋卿收为义子,然后娶了杀父仇人严嵩的孙女严兰贞,在曾铣的劝说下,严兰贞和祖父、父亲决裂。
王环是中国古代忠孝思想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如果明朝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话,我想王环的举动一定会入选吧。
参考资料:
朱国桢《仿洪小品》P841页 义仆篇
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之一百十三
《明史·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九十二》
越剧《盘夫索夫》全剧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