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培训心得 改几个词就ok了 希望能帮助到你 团支书培训学习心得 2008年10月19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08级新生团支书培训,我觉得这次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早上的学习中,我了解了团支部的性质、职责功能和目标。早上王老师作共青团工作介绍时提到了六种育人方式:思想育人,科技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这个说法给了我开展团组织生活会的灵感,我想,我们的团组织生活会除了开展思想育人活动之外,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或者参加科学论坛,同样可以达到教育目的,同时活动形式也比较丰富新颖,能够有较好的参与度。 上午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团支部建设展开的。如何建设好一个有活力,有合力,有动力的团支部,是一个团支书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团支书的主要阵地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但是这个工作不应该仅仅是召开团组织生活会所能完成的,我想,更多的精力应该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及时发现大家所遇到的困难,后面关于参加模拟团组织生活会的感想中还会详细谈论这个问题。 在上午的会议中,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团支部一直都忽略了学风建设。我想,学风建设应该也是思想建设的一部分,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来自于集体荣誉感,而集体荣誉的获得,很大一方面来自于班级整体学习氛围。现在有很多同学抱怨说每天都很空虚,但是每天又没有时间学习。这时候团组织应该发挥应有作用,用各种方式引导大家合理规划时间。我想,如果以此为主题召开团组织生活会,就是有意义的。在日常工作方面,可以采取量化考核,每个人每天在学习委员处登记当天自习时间,晨读情况,上网时间等,定期公布,评比。这既有助于团组织对成员的思想了解,同时也方便每个人总结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把集中学习和日常工作结合,才能把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下午的学习重点介绍了如何开好团组织生活会,以及如何做好一名团支书。在会上,老师提出,一个优秀的团支书应该具有三种素质:人品,激情,决策力。 我想谈谈我的理解。一个团支书的人品直接决定其公信力,一个团支书的工作能否被认可,首先是其人能否被认可。但是只有人品好,只是一个好人,不是一个好支书。一个团支部的前进,需要团支书的热情作为动力,而决策力就是变动力为行动的催化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团支书,要建设一个优秀的团支部,这三种素质缺一不可。 在下午的会议中,老师还讲述了一个政法学院的案例。针对班内男生和女生交流较少的情况,团支部结合专业特色,安排男生和女生签署互助合同。这个活动既形式新颖,又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 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我认识到,团组织的工作并不是和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邮局里感的,它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也应该是最贴近广大青年学生的。没有开不了的会,只有开不成的团支书。无论是怎样的主题,只要的确是同学在思想上需要的,就又开展教育的先天条件。至于如何进行思想教育既能让大家乐于参与,又能收到成效。我认为这是团支部工作的一个核心内容。 晚上我们被分成了五个临时支部,由学长担当临时支书,模拟了一场团组织生活会。生活会的主题是“增强学习艰辛意识,铸就个性充实人生”副标题是:“学会感恩,彰显个性,珍惜现在,把握明天” 生活会由讨论开始,之后进行了一个小游戏:每个人在纸上写下自己最珍视的四样东西,然后跟随主持人的引导一个一个地划去。通过这个游戏让参与者感受“珍惜现在,把握明天”这一分主题。之后又对什么是个性进行了讨论,主持人汇总了大家的说话,通过分析大家的回答,给出了自己对个性的解释,并和大家结合主题进行了讨论。 参与这次生活会引发了我很多思考。首先是团支书的个人能力与生活会的关系。担任我们代理支书的学长口才很好,有较强的现场控制能力。成功的团组织生活会需要周密的前期策划,同时在活动现场也要引导每一个人主动积极参与其中,那么这就要求团支书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一场生活会的好坏,从宏观来看,对大家以后参与团组织生活会的热情也有很大影响。 那么每一次生活会都要形式创新,内容丰富吗?我觉得这涉及一个“度”的问题。一项别出心裁的活动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论证策划,同时参与者也要付出较多精力参与。适时开展创新的活动可以丰富大家的生活,但是活动过于复杂,过度追求生活会的形式,只会导致内涵空虚,同时也是劳民伤财。总结来说,我认为生活会要适时,适用,适度。 参与这次生活会我也从中反思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形式过于单一。这次模拟生活会的参与者是各班团支书,是思想积极的集体,如果同样的形式拿到我们支部开展,我想,很难得到这么好的互动效果。而且这样一个由团支书主持,主持人发言占50%以上时间的生活会,参入人带入感较差,对于原本思想就不积极的同学,很容易开小差,觉得会议于自己无关。团支部达不到有效的思想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