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领跌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唐建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CPI涨幅收窄显示了消费需求的相对偏弱。“10月份以来食品价格涨势显著走弱,周频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环比走低。”唐建伟表示。综合来看,10月份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比上月回落5.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9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由升转降,影响CPI下降约0.41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国庆中秋假期居民出行增多,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上涨明显;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则有所下降。从同比看,10月CPI涨幅比上月明显回落。特别是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7.0%,降幅居首;同比价格为近19个月首次下降。其他食品方面,鸡蛋、鸡肉和鸭肉价格继续下降,且降幅持续扩大。鲜菜、牛肉和羊肉价格有所上涨,但涨幅也有所回落。据了解,猪肉价格下降是CPI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从9月初的48.28元/公斤降至10月底的38.85元/公斤,降幅达到19.5%。当前,猪肉批发价格每公斤39.26元,跌破40元大关,并连续10周出现下降。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魏百刚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建投产了1.25万个规模猪场,1.34万个空栏规模猪场复养。到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达到3.7亿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84%;能繁母猪存栏达到3822万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86%。“今后一个时期,猪肉供应形势会越来越好,有信心实现全年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的目标。”魏百刚表示。今年CPI或保持低位在中金宏观团队看来,受猪价回落影响,CPI大幅下降,这样的下行趋势或延续到11月,至年底前,CPI可能进一步下行。“生猪产能恢复进程加快,高基数效应叠加供给增加,未来猪肉价格大概率仍保持回落态势,并带动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收窄。此外,季节性因素和气候因素消退将导致蔬菜和鲜果价格上涨不可持续。”招商银行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招商银行研究院指出,受需求逐步回暖,季节性因素带动肉类价格与果蔬价格一定程度反弹,但考虑国内供给面临的条件良好,整体物价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情况。非食品方面,国内“宽信用”政策将对非食品价格构成提振。虽然消费逐步回暖带动部分行业价格回升,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的限制下,CPI非食品分项同比也难以大幅反弹。展望整个四季度CPI走势,中信建投证券指出,今年以来CPI同比大幅回落主要受猪肉价格高基数影响,6至7月受到季节性因素和汛情影响出现阶段反弹。未来核心通胀率在消费恢复中预计有从低位小幅上行可能,但猪肉价格仍将是拉动CPI回落的主要动力,四季度CPI同比最低或回落至0.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