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履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政协的履职成效。做好新时期的政协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政协委员的履职热情。1.切实尊重委员,在增强委员荣誉感上下工夫。一是要落实委员政治待遇。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和《政协章程》赋于委员的各项权利,切实为委员履行职责、行使权利提供法律、时间、经费保障和各种必要服务,充分体现政协委员的重要政治地位。二是要重视委员建议意见。既要相信委员,放手让委员工作,让委员在重要场合有机会“说话”,充分发表意见;又要切实保障委员的建议意见受重视、有回音、得落实。要追踪委员意见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委员。三是要营造尊重委员氛围。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及时宣传展示委员风采。2.正确引导委员,在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上下工夫。一是要把握履职方向。引导委员树立大局观念,从全局高度看待、思考问题,抓住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等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提出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建议意见。二是要构建履职载体。积极探索制定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具体形式和规范标准,把委员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化,使委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有路径可依。三是要突出界别特色。立足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界别委员履职活动,发挥委员专长,拓展履职领域。3.细心服务委员,在激发委员履职活力上下工夫。一是要搭建平台。积极营造知情问政环境,定期邀请党政有关部门通报工作情况,为委员多知情、知实情创造条件。二是要搞好协调。加强与委员所在单位的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委员职责,保护委员权利,尽可能让他们列席或参加同级组织、本单位的重要会议,优先保证委员履职有充裕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优先为委员履职提供便利。三是要关心支持。4.严格教育委员,在提升委员履职能力上下工夫。一是要加强履职理念教育。通过集中学习、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加深委员对人民政协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委员的履职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体察民情,主动反映民意,大胆建言献策,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为推进政协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要搞好履职能力培训。按照“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要求,切实加强委员的履职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委员的整体素质。教育委员多关心国家大事,多思考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多出一些利民的点子,做到“脑勤”;引导委员敢于对上级政策落实情况和地方重要事务发表意见,提出各种实事求是的建议和批评,做到“嘴勤”;鼓励委员大胆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分量、有独特见解的社情民意、批评建议和提案,做到“手勤”;动员委员多搞调查研究,多接触一些群众,多交一些朋友,加强同各方面联系,做到“腿勤”。三是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对政协委员的考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做到奖优罚劣、“有进有出”,充分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保持队伍的活力。探索建立对优秀委员向组织部门推荐任用、委员履职情况纳入委员所在单位工作考核范畴等机制,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