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同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经济学更多地采取了准自然科学的方式,尤其是数学方式,而自然科学是没有性格的。所以,经济学基本上采用模式化的研究方法,即不涉及人的性格。以劳动价值论为例,无论是早期的劳动同质说,还是在人力资源理论兴起后的劳动异质说,只是对劳动价值差别的表述不同,而在把从事劳动的“人”抽象化上是相同的。在经济学里,你看到的是抽象的人,比如笼而统之的“经理”或“股东”,而不是具体的张三李四。管理学则不然,管理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所以,早期管理学试图用“纯科学”的方式把人的性格排除在外(如泰罗制),在实践中是有问题的。尽管泰罗他们在管理学的创建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已经抵达终极真理。后来管理学中许多人都试图以“价值中立”使管理学走向“真正的科学”,却都遇到了“人性”的障碍。试图把人性加以科学化处理,只会使管理学向经济学甚至数学靠拢,无益于管理学自身的发展。真正的管理学,必须从人本身出发。而离开了性格因素,人就不成其为人。有经验的企业老总,总是首先考虑面对的具体人员。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管理大师孔茨才强调,不要试图把管理中的“人”平均化、抽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