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清文自称是个农民,就是这位农民,经过十几年奋斗,1997年、2002年两度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是多家全国行会、协会、研讨会的领导人物,是“黑色食品之父”,是全国著名的企业家。韦清文于1960年12月出生在容县一个小山沟,他读完初中就闯荡社会,那年14岁。韦清文在家乡养过鸡,到城里做过搬运工,办过小商店,到集团企业做过推销员。20出头就丢掉“铁饭碗”,“下海”办实业,先后办了三家厂。韦清文周围的十几号老实巴交农民,年龄都比他大,但他却能指挥自如。他凡事身先士卒,见解超前,真诚自信。他关爱员工,还请老母亲为工友一日三餐供上可口饭菜。1984年,他和李汉朝、李汉荣三位黑五类事业创始人以3万元资金,100平方米场地,13名工人,办起了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的前身——广西南方儿童食品厂。打铁先得自身硬。韦清文办企业过程中,十分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他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全放在了学习求知上。一天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毫无倦意,中午从不休息,总是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报。他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海南大学脱产、半脱产攻读学位。上世纪90年代他成为学有所成的高级经济师。韦清文十分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兴办企业20多年来,出台了不少鼓励员工求学上进政策,仅选送到全国各地攻读专科、本科、研究生学位的员工就不下100人,耗资近千万元。企业开办的短训、讲座更是层出不穷,手法时时变新,并耗资百万聘请北京咨询公司进行企业文化整合,提升管理水平。韦清文尤为重视发挥优势,用人所长。他是无党派人士,却很重视党团活动组织建设,例如他把党委书记提名经选举为集团监事会主席进入集团核心领导层,两名党支部书记推荐为集团计财部长和股司副总经理,一名有成就的技术员也逐步提升为股司主管科研的副总经理。而他没有任何一名亲属出任集团甚至二层机构领导。企业发展了,韦清文首先考虑的是回报社会。他协助社会办厂、办原料基地、扶持农民奔小康;多次为赈灾慷慨解囊,捐助财物不下2000万元;他设立了黑五类奖学基金,兴办南方希望小学,而当地方相关部门要用他的名字作为校名时,韦清文一口拒绝了。他说:“我不愿显山露水,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德不孤,必有邻。韦清文用道德教化手段推行企政。集团内有些员工,取得真经后离开团队出去闯世界,韦清文从未拦阻,对出去又回来的员工真诚地表示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从黑五类出去自立门户致富的百万富翁近百名。为解决员工住房难问题,集团补贴1亿多元,给555名5年工龄以上的员工每人配置了一套福利房,使蜗居问题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