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的6位华裔经济学家(排名)刘正山(著名经济学家)(2003年7月)我列举一些知名的华裔学者,算是一个排名。让大家认识到,我们不仅拥有国内一些略懂经济学或不懂经济学的媒体“明星”,更有一些被国际经济学界接纳,且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值得大家骄傲的学者。而这些学者,有一些是不为我们大众所熟悉的。因为只排6位,其他一些学者就不做介绍了。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读者提出各种意见。(1)刘大中(1914—1975),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曾参与众多重要计量经济模型的创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收录传记的唯一一位华裔学者。1955—197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1946年,第一个做出中国的Nationnal Accounts的试图)。1948年10月下旬,胡适曾向翁文灏、蒋介石推荐过吴景超、蒋硕杰和刘大中。在胡适推荐的这三个人当中,刘大中和蒋硕杰后来都到了台湾,在台湾的土地改革和税制改革中,都发挥出了相当大的作用。余英时1999年的一篇文章说:“台湾经济之有今日,当时(二十年前)都说‘六院士 ’,即刘大中、蒋硕杰、邢慕寰、邹至庄、顾应昌、费景汉等六人建言有功。”在他去世之后,库兹涅兹(197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专门撰写一篇长达 16页的文章,以纪念他。(2)蒋硕杰(1918—1993),先后在美国、台湾等地多所大学和单位工作。对台湾经济改革贡献极大(见前面的介绍)。他是截至目前惟一一位获得提名角逐诺贝尔经济学奖(1982年)的华裔经济学家(最近两年媒体热炒张五常将要获得,或者已经获得提名纯属谬误)。蒋反对通货膨胀、反对各种经济管制以及人为干预市场。自1954年至1960年,台湾当局根据蒋硕杰的建议,先是改采高利率政策以对抗通货膨胀,接着废除复式汇率,改采单一汇率,让新台币贬值到市场能够承受的价位。这样推动贸易自由化、鼓励出口、推进国内外工业合理分工的自由经济政策,奠定了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1963年以后,台湾的自由经济政策没有继续推动下去。以蒋硕杰后来在台湾的岁月,地位虽然显赫,但内心的感受,他自己是用“苦寂”二字来形容的。(3)邹至庄(1929—),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是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最主要的贡献是“邹氏测试”(Chow-test),是研究耐用品需求函数的先驱。1989年,美国的《教育经济学报》(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全球经济学家排行榜”,他名列第28位,是华裔经济学家中排名最高的。1993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学俱乐部”评选的“29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是唯一上榜的华裔学者,排名第8。(4)张五常(1935—)。这位,大家都很熟悉。他很有争议性。我也曾写过一些文章指出他文中的一些错误或失误。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成就是不容忽略的。我在2002年写过《何必为难张五常》的文章就说过:“我们应该看真正的权威人士对张五常学问的评论,而不应该只看国内几个尽管有点名气,但实际上毫无学术建树的人的评价。比如应该看弗里德曼、阿尔钦、科斯、贝克尔等对张五常的评价。......在经济学上,贡献最大的要算经济思想,其次是技术方面的东西。而张五常是极少数的对经济学思想很有贡献的人,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中,有很多是仅在技术方面有贡献的,当然没法同张比。”那些没有读过张五常或者没有读懂的,胡乱评价,不是没有可能。(5)黄有光(1942—),现在澳大利亚工作。贡献主要在福利经济学、社会选择与微观经济学的某些方面(包括俱乐部理论、资本论、消费者选择);与杨小凯教授共同创立新兴古典经济学。1986年入选Who's Who in Economics: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ajor Economists 1700-1986十名澳大利亚学者和全球华裔学者。近年来,他又提出一种综合微观、宏观与全面的均衡经济分析方法。(6)杨小凯(1948年——2004年7月7日),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多所大学任教。主要研究领域:数理经济学、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他的主要贡献是开创新兴古典经济学。据有关资料的介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杨的工作比卢卡斯(Lucas)、罗默(Romer)、克鲁格曼(Krugman)的要好得多。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杨的研究使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然一体。尽管“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基础存在几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讨论),但是,其意义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