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这个专业,把这个名词拆分开就是工程和造价两类,所以涵盖的内容确实很广,还有很多基础性知识要掌握,基本就是工程相关的要学,具体如何核算价格的关于会计相关的也要学,所以学的很多,知识面很广。大一的时候,基本都是学基础课程,比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类学科,还有就是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等与经济相关的学科,这就是要培养你的经济学相关的理论素养,能够了解一些专有名词以及一些会涉及到的经济学原理,就是锻炼你的思维和培养你的素养。第一年基本不怎么接触到专业性的知识。大二就开始学关于工程类的一些学科,比如工程结构、钢结构等一些关于工程相关的基础课程,这些学起来就会比较枯燥一些,而且工科性比较强。我记得有一门课是工程力学,要学两个学期,分为上下两册,真的算是最难学的科目了(起码对于我来说算是了)。因为力学涉及到材料应变等问题,与工程安全、技术等问题都是息息相关的,也是后续对于技术的学习的基础铺垫,所以都是必须要学的东西。但是由于对理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学起来会吃力很多,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够应付的考试,这个时候就要勤加练习,多做题目。当然也有学习工程经济学,就是对于造价有一个概念性的铺垫认识,一些工程相关的基础概论,比如学习工程分为分部分项、单位工程等,还有就是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如何编制,具体包括哪些内容都有学习。大三的时候就是接触到更为细化的内容,接触到各种工程类的相关具体知识,比如我们有学房地产概论,就是和房地产项目的立项到最终落实整个流程。根据不同学校专业倾向不同,对于不同的工程倾向点也不一样,但都是学的更加具体化,具体知道怎么去处理一个具体类别的工程,专业知识更加突出明显。就比如关于通信工程具体包含哪些项。大四学的就是工程造价管理实务,就是具体如何实际操作了。会学到工程量计价清单,会学到各种价目表如何编制,还有编制工程单价的各种方法和每种方法的适用情况。具体到如何去确定单价并如何去编制一份完整的概算表或者预算表,如何去确定消耗量。除了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自己去编制表格,动手实践去编制,去确定单价,老师也会布置任务交给你去完成。不过相比于现实中的复杂的情况,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是会轻松很多,因为很多条件都是已知的。之后还可以去单位实习,这样是最锻炼人的,因为是接触到具体的工程项目,有很多未知的条件,比如如何确定实物消耗量等问题。要想学好专业知识,关键还是要自己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要多实践,自己动手去编制表格,毕竟工程造价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还是要多加锻炼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