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69.7.212.哈姆斯特朗3.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与地球一样是宇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从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意外地纳入地球的轨道。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种说法。4, 月球土壤中含有铁、银、金、铅、钼和非规则的金锌含铜粒子,还有含有锡和铜的两种金属锑粒子和铼粒子。铁是月球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铼粒子的大小达到了10微米。科学家还发现,钼元素是月球上固有的,而不是以前认为的来自地球宇航设备。另外,科研人员首次在月球土壤中发现了由镉、锌、铁、锰和硫组成的硫镉矿,还找到了含有铜的硫化金和在地球上没有的碘化铑。月球上的玄武岩里钛铁矿的体积占25%,钛大概有100万亿吨以上。将来人类能直接用这种石头生产水、液氧燃料等资源。地球上稀缺的铀、稀土等,在月球上也相当充足。特别是月球土壤中特有的氦―3,将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月球表面土壤中蕴藏着几百万吨的氦―3,这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1吨的氦―3所产生的电量足以供全人类使用1年。*一星多用的人造“月亮” 将来,也许是不久的将来,当你仰望晴朗的夜空时,会发现两个“月亮”:一个是洁白明晰的月球,另一个则是美国发射的“气球卫星”。后者是美国研究人员于1980年1月在!日金山举行的科学发展年会上提出来的。这是一颗特殊的卫星,将在地球大气的平流层中环绕地球运转,离地面仅30千米左右。从地面看上去,它明亮如月,最富想像力的科学家们也就给它取了个名字:人造“月亮”,即“明星”之意。 这颗环绕平流层运转的“明星”与众不同,它的球壁是双层的,用极其轻便的材料制成,球壁之间充满着26℃的空气。这颗人造“月亮”直径达1800米,空重6000吨,有效载重也是6000吨,大约为飞船载重的200倍;造价15亿美元,只及飞船的1/5。宇航员在球体里工作,用不着穿复杂的宇宙服,配有“U—2”型高空侦察机飞行员的一套装备也就可以了。 然而,发射这颗气球卫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照明。它是~颗用途广泛的“万能’卫星。 首先,它可以用作通信卫星。相比之下,它的覆盖范围虽然没有同步轨道上的通信卫星大,但是它所需的功率却比其它卫星小得多。 5.相距38千米.6.朔是月亮完全不见了,望是满月.7.不是, 最大的是”风暴洋”.8.月球大.9.3476公里.10.月球转到了地球的阴影里11.那是环形山12.因为月球的引力很小13.因为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即阴晴圆缺变化。14.因为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是相同的,所以转的相同位置时(相对地球来看),总是相同的一面。15.什么建筑都看不到.16.不是,是天然卫星.17.潮汐.简单的说就是潮涨潮落.因为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造成的,当月亮太阳的引力重合,为大潮,当月亮和太阳分处地球两端,引力相互抵消一部分,为小潮.18.浑天仪、简仪、日晷、圭表、经纬仪、赤道仪、沙漏、仰仪、漏刻、象限仪、水运仪象台 反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折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19.因为在山上,远离城市的污染(工业烟尘污染、光污染),并且高度好,由此很利于观察星体。20.是为了让望远镜便于观测而设计的.天空是广大而无边际的.如果将天文台的屋顶设计成一般的屋顶.就很难将望远镜指向任何目标.而圆顶.则可使望远镜随意的伸展.对准任何目标21.伽利略22.羲和,中国远古时代天文历法学家。 甘德,战国时代天文学家。 石申,战国时期魏国天文学家。 贾逵(30~101),东汉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 张衡(78~139),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刘洪,东汉末天文学家。 何承天(370~447),南北朝时代天文学家。 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23.张衡 张衡,别号平子,南阳西鄂人,(就是现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县城之北,有一鄂城寺,就是汉朝西鄂的故址。他出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也就是民前1834年。 他的学术思想是多方面的,从他的著作中来看,有哲学、有政治、有历史、有地理、有数学、有训诂,还有文学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篇天文著作,一是「浑仪」,一是「灵宪」。李之藻 李之藻,别号振之,字我存,又号存园寄叟。明嘉靖四十四年(西历156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仁和。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时年三十考取举人,三十四岁中进士。万历三十八(1610年)十一月朔日食,钦天监推算有误。礼部因奏:翰林院检讨徐光启及南京工部员外郎李之藻.,精通历理,可与西洋人迪莪、三拔等人同译西洋历法。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之藻改御南京太仆少乡,是年先生上书推荐庞迪莪、龙华民、熊三拔、阳玛诺等翻译历算书籍,以供修历参考。之藻译有「新法算书」、「几何」、「天学初函」、「同文算指通编」、「浑天盖天通宪图说」等书,又译「名理探」一书,为各学之最新译本。24.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25.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7.夜光、玉蟾、玉轮、桂魄、婵娟、桂子、冰轮、蟾蜍、素娥、玉兔 桂魄28.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有许多关于月饼由来的故事,但所有的故事中,月饼是用来庆祝胜利的食品。月饼的种类: .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潮式月饼、徽式月饼、桂花月饼、甚至日式等.29.张九龄 写的.30.杜甫 写的.31.阿柄是华彦钧,关于月亮的曲子是<<二泉映月>>.32.这首题赠给朱丽叶塔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写作於一八一○年。起初只题作「幻想曲风奏鸣曲」后因诗人雷斯达布在文字上的渲染,才出现「月光曲」的别称。虽然真实如此,但亦相传著一段唯美的月光曲的故事。 据说有一天,太阳西下的时候,贝多芬独自在维也纳郊外散步,无意间经过一幢简陋的木屋,那屋子传来一阵琴声。贝多芬驻足一听,那曲调正是他写的一首钢琴奏鸣曲。他非常惊讶,在这样贫苦的人家,竟有人弹这样艰深的乐曲。 忽然琴声停止了,有一位少女叹息地说:「唉,不行不行,这段太难了,我弹不好。如果能听听贝多芬弹奏,该有多好啊!」「要不是这样穷,我一定设法买一张入场券,让你去欣赏他的演奏。」一个男人这样安慰著。 贝多芬在门外大为感动,立刻敲门进去;他在暗淡的烛光下,看到一个皮匠在角落做鞋,而一架旧钢琴前则坐著一个盲少女。贝多芬告诉皮匠说:「我是一个音乐家,想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听。」接著亲切地向少女问道:「你怎会弹刚才那首曲子?」少女回答:「那是听来的,以前邻居住著一位夫人,时常弹奏这首曲子。」 贝多芬随即坐在琴椅上,从头弹出少女刚才所弹的乐曲。这时从这架旧钢琴上,流泻出一连串美妙动听的琴声,这样精彩的演奏,使盲少女感动的热泪盈眶。当兄妹两人明白这位不速之客就是他们敬仰的贝多芬时,是多麼的欣喜若狂呀!当这首曲子奏完后,少女热切地恳求贝多芬再弹一曲,以偿她多年来渴望的心愿。 突然一阵风起,把蜡烛吹熄了,皎洁的月光从窗口射进一道银光,照射在钢琴上。这样如梦的时刻,贝多芬脑海中,一连串的曲调像泉水般涌现。他愉快的向少女说:「我就以这月光为题,即兴弹奏一曲。」 开始时,匆钢琴上荡漾出一段平和安祥的音乐,彷佛明月冉冉上升,将银光投射在睡梦中的森林和原野。第二段里,曲调变得轻快活跃起来,好像淘气的精灵在月光下嬉戏漫舞。最后乐曲更加激烈狂热,有如怒涛飞溅的急流,向辽阔的海洋狂奔而去。 当琴声戛然停止,兄妹二人从醉梦中清醒过来,已不见贝多芬的踪影。原来他一弹完,很快地飞奔回去,把刚才弹过的乐曲记在五线谱上,这首举世闻名的「月光曲」就此诞生。33.同嫦娥 的故事^34.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