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基数效用论推导得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P1Q1+ P2 Q2= mMU1/P1= MU2/P2使用序数效用论推导得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P1Q1+ P2 Q2 = mMRS1,2= P1/P2将MU1/P1= MU2/P2 ,整理可得到MU1/MU2= P1/P2故而,要说明使用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推导出来的消费者均衡条件是相同的,只要证明MRS1,2 = MU1/MU2 即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MRS1,2代表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MRS1,2= −△Q2/△Q1,△Q1和△Q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效小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MRS1,2=−△Q2/△Q1= −dQ2/dQ1扩展资料经济学基本原理是作为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公理、由科学的经济学公理推导出来的经济学定理。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但只有科学的经济学才有经济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般均衡论,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称平衡论。对称平衡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经济学的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是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因此主体创造、转化、实现价值过程中主客体的对称关系,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规律,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根本规律。经济学出发点是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经济客体和经济主体的对称关系展开为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从不对称到对称的转化运动,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从不对称到对称的转化运动形成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展开为经济学的逻辑体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经济的出发点是一致的,经济学的逻辑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消费者均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