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
一些机构声称参加完他们的培训就可以获得记者证及其他证件,此情况不可信。因为新闻性报纸、期刊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广播、电视新闻类记者证由国家广电总局认定。
一、按工作性质分类
新闻记者按工作性质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记者;
二、按报道内容分类
按报道内容分为政治记者、军事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科技记者、体育记者等;
三、按地区分类
按地区分为本地记者、驻外记者、特派记者等。
扩展资料:
记者证的结构特点:
1、2003版记者证长宽尺寸为107mm×77mm,封面、封底选用深蓝色仿真皮面料制成,具有软硬适度、防水、防折、耐磨、不易撕裂、抗高低温、不易仿造等优点。
封面烫印着亮银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新闻记者证”的中英文字,深蓝色与银色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庄重、权威。
2、特点、样式及防伪技术说明:
封底 封面 封二 扉页 内一 内二 内三 封三
3、2003版记者证内页采用以“GAPP”(新闻出版总署的英文缩写)字样为内容的专用水印纸,经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只用于记者证的印制。该水印纸按照钞票纸工艺要求制造,增加了其强度、耐折度和防水、防潮性能。
2003版记者证内页以浅灰色和蓝色为主色调,与封面的互为呼应。
证件扉页上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徽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中英文对照;证件内页有记者一寸照片,同时注明记者单位、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记者证号及发证日期;证件内页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监制”字样,同时印有记者证核发专用章。
2003版记者证综合采用了特种防伪纸、多重防伪油墨、防伪装订线、专业防伪平面设计、高档防伪印刷等国内领先的防伪技术和防伪材料,经专业的印后加工工艺处理,使记者证具有优良的内在品质和极高的综合防伪功能。
2003版记者证的防伪技术分三个层面,包括9种防伪技术。
第一层面的防伪采用了4种防伪技术,只需通过目测或触摸的方法即可鉴别,是社会公众鉴别记者证真伪最简便、最常规的方法。
第二层面的防伪采用了3种防伪技术,需要通过放大镜或紫外灯检测器(紫外灯验钞机)来鉴别,是社会公众通过简单设备即可进行鉴别的方法。
第三层面的防伪技术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才可进行鉴别,主要供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使用,该层防伪属于保密技术,不向社会公众公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闻记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