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驾照比中国难考,比如在芬兰不会漂移不给驾照;在德国考试3次不及格,要被拉去测智商;在瑞士学车还要有救护证;英国有人考110次都没通过;法国只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能拿到驾照。
一、芬兰:不会漂移不给驾照
作为一个高纬度国家,芬兰很多时候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冰雪赛段。芬兰地处北纬60度以上,几乎30%的国土都在北极圈内,所以他们的驾驶环境都是冰天雪地。
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路况环境,导致在芬兰开车需要非常过硬的驾驶技术才行。如在正式路考中“礼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只要有行人站在斑马线上司机就必须停车等待,否则就是零分。不仅仅是行人,由于芬兰的野生动物特别多,经常会在各个交通要道上出没。
所以在真实道路上考试时,可能也会遇到突然冲出来的麋鹿、棕熊、松鼠。面对这些不速之客也必须停下来等它们通过。
在芬兰,就算通过了路考也只能算是个试用期司机。接下来的两年内还必须参加各种培训。雪地漂移是必学科目,芬兰作为一个绝大部分时间都被冰雪覆盖的国家,漂移技术简直就是保命技能。在雪地上行驶过弯时轮胎的抓地力极弱,非常容易导致车子向弯道外侧滑动,这时候你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等待翻车,另一个就是漂移过弯。
二、德国:考试3次不及格,要被拉去测智商
德国是汽车大国,而德国人也向来以严谨著称,在这里考驾照绝非易事。按照当地法律规定,每人考驾照只有5次机会,如果考了3次还没有通过,就会被送去参加智商和判断力的心理测试。
在德国一次通过路考的概率不足2/3,3次挂掉就要被怀疑智商。如果通过智商测试,那么还有两次机会;如果没通过,这辈子就和方向盘无缘了。
此外,德国考生要完成至少14堂理论课和12堂驾驶课,驾驶课包括高速公路、联邦(一级)公路和夜路驾驶。驾照考试中的路面考试约需要45分钟,会考到大部分的驾驶细节,监考非常严格。
三、瑞士:学车可以,救护证拿来
在瑞士考驾照必须参加救护课和感觉课两门必修课。救护课为10小时,课程主要是针对在车祸第一现场对受伤者的救护,了解如何报警和保护事故现场,并进行模拟操作。成绩合格者一周后会收到由红十字会和驾校共同签发的救护课结业合格证。
四、英国:有人考110次都没通过
有英国媒体曾报道,伦敦萨瑟克一位28岁“女考霸”连续参加110次驾照考试,仍然连理论测试也没通过。
英国驾考包括笔试、风险辨别考试和路试三部分。笔试以多选题为主,主要考核驾照申请人对公路规则的熟悉度及其是否具备安全驾驶意识。
风险辨别考试是通过电脑模拟驾驶状况,让考生观看一段从司机角度拍摄的14分钟视频,在此过程中用鼠标点击涉及威胁驾驶的地方,发现危险的速度越快分数就越高。此外,就算幸运通过理论测试和风险辨别考试,实际驾驶考试还是会刷下大部分人。
五、法国:只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能拿到驾照
法国是用幻灯片来考交规的,所以上理论课就是不断地看各种不同的模拟考试题的幻灯片。每套试题由40道选择题组成,大部分题都是图示某种交通状况,让做题人决定如何处理。比如如何超车、如何停放车辆等。
另外一部分是常识性题,如雪天应该使用链条、阴天或夜里如何开灯、某街道只能单号(或双号)停车等。每道选择题有a、b、c、d四个答案,每题大约有30秒的选择时间。答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多选和少选均算错误。40道考题中错误不能超过5个,超过5个就没通过,笔试的难度是很大的。
就算考过了笔试,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艰难的路考在后面。法国出台一项新规定:交通考试,第二天才通报成绩。法国以往的做法是,主考官当场就报成绩,由于通过率低,“准驾驶员们”有时会当场做出“过火”的事情来,对考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法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来保护考官,考试24小时后才由信件通知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