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后,有些人就开启了考证模式,考各种各样的证书,但证书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规划,考取你最需要的证书。
一、与毕业、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证书,这些证书是必须要有的
1.毕业证、学位证
读大学四年或者五年,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毕业证和学位证,没有的话,其他证书考了再多都没用。拿到这个证书,需要大家不要挂科(已经挂科的需要通过补考和重修积极弥补),不要违反纪律受到处分。
2.报到证(派遣证)
这个证同样非常重要,但很多人不是很重视。报到证上有体现毕业后档案的位置,特别是档案寄到人才市场的同学,这个必须特别关注,不要等到日后考研、考公的时候找不到档案在干着急。
3.英语四六级证
部分学校尚未把英语四级和学位脱钩,请大家努力备考,争取通过英语四六级。
4.专业资格证书
部分专业在学校就可以考资格证书。其中最多人考的是教师资格证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主要是面向师范类学生,当然其他非师范类学生感兴趣的也可以报考。法律资格考试主要面向法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资格证书是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门槛,没过的话对毕业后就业可能造成影响,所以相关专业的一定要及时考取专业资格证书。
二、力争大学期间拿到的相关证书(证明)
1.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针对考研人群)
大学期间,不少人还是希望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那么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就为他们的主要追求。研究生录取,分为考研和保研两种。保研的,基本上仅有普通一本以上才有名额,而且成绩需要非常拔尖。其他人可以争取考研,考研的最迟大三下学期就要进入状态。
2.计算机证书
大学期间,可以于每年3月和9月参加全国计算机证书考试。
3.普通话证书(针对未来想从事教师、公务员等有需求人群)
这个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但是毕业后想要从事教师职业的,要及时去考。
4.实习证明
大学期间的寒暑假(特别是大学后期的寒暑假),不是用来疯狂打游戏出去浪的,不管考不考研,有实习机会一定要及时的抓住。考研的,比如两个人,一个人是死读书出来的考了350分,一个人在简历上说自己考研期间仍然参加了实习(或者做科研),考了330分。两个人都过线的话,导师录取谁肯定是一目了然的。不考研的更不用说了,找工作时大都很重视实习经历。
5.学生工作证明(针对有意向报考选调生人群)
如果有意向报考选调生,学生工作证明必不可少。选调生是进入体制内的捷径,不用经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公考,而且提拔快。
三、其他可以在大学里考的证书(证明)(看个人需求,不强求)
1.驾驶证
为什么把驾驶证放在这,因为这不是必需要学的(学长毕业三年了,还是没去学)。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开车,那些不适合开车的,强逼他们学车就是培养马路杀手,对交通安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然,对于对车感兴趣的,建议刚满18岁或者高考结束后就报名学车,因为刚刚结束高考,学习能力强,学的快。
2.兼职证明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兼职,那些发传单、端盘子的兼职,如果你确实没钱或者想锻炼自己,可以自愿去。不过我还是建议非必要不去校外兼职,因为大学生判断能力差,万一被骗去搞违法行为或者进了黑工厂就得不偿失了。能去专业相关的实习是最好的。
3.结婚证
为什么说这个呢,主要是为了纠正某些人的传统错误观念。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男22岁,女20岁就可以结婚,与身份无关。因此大学生理论上达到年龄是可以结婚的(有的学校甚至还能加学分!作为一个毕业三年了还是母胎单身的单身狗表示受到了暴击)。
所以建议大家大学如果没有特别的想进步的需求,而只是想平稳毕业的,可以在大学期间多与人沟通,争取先找对象,这也是一条不错的路。人各有志,追求不同,大学生活也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