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Plan-Do-Check-Act的简称)循环式品质管理。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 和 Act(处理)。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1、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2、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 (Act)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扩展资料:
关于PDCA
PDCA是由于爱德华兹·戴明博士而出名的。很多人认为戴明博士是现代产品品质控制的始祖。但是他在著作里总是把这个循环称为“休哈特循环”。
晚些时候,戴明修改了PDCA,他把这个循环修改成了PDSA用study(研究、学习)替代了检查(check),他认为这样更好表达第三步是来研究而不是检查。PDCA这个概念最初是在一个科学基础上建立的,从培根的学说中延伸出来的。
(《新工具论》1620)科学的过程大概可以总结为《假说-实践-进步》(hypothesis-experiment-evaluation)。
休哈特形容制造业是:控制下的-数据控制下的一个三步骤的过程来规范制造业。休哈特认为一切可以收集到的数据都要拿来为货物的生产需要服务。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减少人为误差从而提高生产的品质。显然这个过程是一个基于实践和进步的行动。
戴明在上世纪50年代在日本的演说中强调日本使用的精简版的PDCA可以扩展为今天的PDSA;尤其是study研究这一步最重要;而且使用这个词更比休哈特使用check检查的意思更接近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PDCA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