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文版《金刚经》合影。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治家
52岁的刘楚钿,视力已大不如从前,从5岁开始学刺绣的她,天天与针线打交道,但今年却再没捏过针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如果不戴老花镜,根本无法下针,现在不得不慢慢退出一生钟爱的刺绣。”刘楚钿有些遗憾地说,而更让她忧心忡忡的是,随着年纪大的绣工陆续淡出,潮绣真的后继乏人了。
刘楚钿:女,1965年3月生,珠海市潮绣工艺师、师从潮绣大师林智成。为了唤醒世人对潮绣的关注,她曾先后花了14年绣出60米长中文版和84米长英文版《金刚经》,她是潮绣重要传承人之一,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专注于日渐式微的潮绣。
刘楚钿绣的屏风。
一个“W”就要绣半小时
刘楚钿自幼受家庭熏陶,5岁起跟着母亲和姑婶们学刺绣,后跟随当代著名潮绣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智成先生学艺。
2003年,眼见潮绣日渐式微,为了唤醒世人对潮绣这一传统工艺的关注,她决定用潮绣技艺绣一幅“老外能看懂”的佛经。为此,刘楚钿整整花了四年时间,每天在自家窗前的绣榻上平均工作近10个小时,最终一幅长达84米、宽0.33米的英文版《金刚经》呈现于世人的面前,这也是迄今世界最长英文《金刚经》作品。
刘楚钿说,她根本不懂英文,甚至原来连英文字母都不认识。她专门找来英文版《金刚经》后,还专程将稿件送到北京佛教协会校对。她说在绣英文时,最怕的是绣字母W,因为花体W字母面积大、花样多,绣一个W字母起码需要半个小时,一天自己最多只能绣30个字母。
刘楚钿的英文版《金刚经》绣在了一种叫做双宫绸的丝绸布料上,可以保存上千年。在这种布料上刺绣难度比别的布料大得多,稍有疏忽,整张作品就会报废。“我用双宫绸,一是想证明自己的功力,二是要证明潮绣不输给蜀绣、湘绣和苏绣。”
工作中的刘楚钿。
6000多篆体字绣了10年
在英文版《金刚经》刺绣问世之前,刘楚钿已花了十年时间潜心绣了一幅长60米、0.33米宽的中文版《金刚经》丝绸缎子。作品问世之后,让众多书法大家和刺绣技师惊叹的是,该作品同时包含鸾凤形、麒麟形等32种篆体书法。
刘楚钿说,《金刚经》丝绸缎子完工后非常壮观,一部6000多字的《金刚经》用了鸾凤形、麒麟形、蝌蚪形等32种篆体书法,每个字针脚细密,象形写意,惟妙惟肖。
“最难的是绣鸾凤、麒麟、蟠龙这些吉祥动物,印版时小得都看不清,但却要绣得栩栩如生。”一个普通的中文字要绣上250针至1000针,而麒麟形等复杂的篆体文字,几乎每个字都在2500针以上,一天下来也绣不了几个字。
从1993年开始整整十年,刘楚钿几乎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绣到晚上11点多,最终中英文版两幅作品均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