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薄脉状矿床来说,在矿脉的空间几何形态较复杂的情况下,首先区分矿石和围岩在矿床储量估计中变得非常重要,研究整个矿区内矿石所占整体体积的百分比对几何形态的估计大有帮助。
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边界品位条件下的指示值区分矿石和废石,如果点x处的样品品位大于边界品位,则表明此处为矿石,其指示值可赋1,否则指示值赋0,用公式表示为
地质统计学(空间信息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应用
对于某个块段V或矿床S而言,指示值(或指示值的估计值)介于0~1之间,这种指示值表示块段V内或矿床S内矿化的概率为E[IZ(V)≥Z]或E[IZ(V)≥Z]。
对于单位体积而言,这种概率表示了体积内的矿石量:
T(V)=E[IZ(S)≥Z]=P{Z(V)≥Z}
或T(S)=E[IZ(S)≥Z]=P{Z(V)≥Z}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考虑矿化的空间连续性,将边界品位设为0g/t,即对所有矿化地段都进行估计。
在钻孔中,化学分析样品均采自矿化带附近或内部,在废石段中要么没有采样,要么采了样但没有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但几个测试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其金品位均在化学分析检测限以下,因此,我们可以将其金品位设为金的丰度值,这样在这些围岩段中其指示值就可设为0,从而使得整个钻孔中都有连续的指示值。
首先将这些指示值定义在原始样品支撑上,然后将其正则化成5m的支撑对于5m长的支撑,共有6041个样品,其中有1012个样品是矿化样(即其指示值大于0),这意味着钻孔样品中16.75%的样品是矿化样品,其均值为0.0545,方差为0.02,均值说明在整个研究区内5.45%的空间体积为矿化范围,其分布直方图,表现为高偏分布。
正则化指示值统计结果
正则化指示值统计分布直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