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不赞成在小学、初中、高中取消英语学科。英语学科打开的是我们的国际视野,培养的是我们不一样的思维。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他们老师说,在四年级一开始,他们会再选择一门外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或俄语)去学习。一位芬兰女孩11岁就会五门语言:芬兰语、英语、土耳其语、俄语、法语。芬兰作为世界公认的教育强国,教学目标中他们也非常重视语言。为什么在中国我们学习英语就要不断遭到质疑?如果说是为了增加文化自信,但是文化自信不是文化骄傲,也不是自闭,国际通用的文化都没有学会,又怎么能将中国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英语学习不需要占用大量时间。评论中提出因为英语学习占用了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所以英语教学比重应该降低。英语学习无非是听说读写,就和小时候学习说话一样,听多了就会说,看多了就会写。走路上时听听英语听力,课间看看英语读物,这是最高效的英语学习的方法,如果说,英语占用了大量时间,就是学习英语方法不那么恰当,或者语言方面不那么敏感,这并不是要取消英语学科或者降低比重的理由。 再者,若长大后要有更大的发展,读文献、发期刊无时无刻都需要运用到英语,从时间成本和孩子语言敏感期来说,是否从小学习更为合适?我想说,无论之后专家是否会取消英语这门学科,是否会降低英语教学比重,英语都有着他不可替代的位置,除非世界的通用语言不再是英语变成了汉语。 还有如果有一天,当人们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考高分、考好学校,只学习那些占比大的学科。我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孩子的未来从来不是一个样子,如何帮助孩子在狭窄的道路中发现更广阔的人生世界,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