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黑根腐病是草莓的一种复杂疾病,它能降低草莓的活力和产量(Wing 等, 1994). 几种病原菌包括丝核菌属(Rhizoctonia)和腐霉菌属(Pythium)等是这种疾病的病源。它可通过传染的植物材料导入移植苗床和大田生产体系中 (Abad 等 2002; Martin, 2000)。此外,疫霉菌属(Phytophthora spp)也会导致草莓的冠腐烂、根腐烂甚至植株死亡。在先前的草莓试验中,我们已经按照常规方法从定植前后的受损根组织处分离出几种病原菌,其中最频繁出现的是: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 拉曼被孢霉(Pythium irregulare), 丝核菌(Rhizoctonia fragariae)和镰刀霉(Fusariumspp.)(Ferguson 等, 2003).定植前从裸根和匍匐茎茎尖分离病菌能表明其被土壤性病原菌损害的基础水平。目前,无病植株(disease-free)已由NC(北卡罗来纳州)认证项目投入实用,尽管它的使用可减少叶片和果实疾病的发生,但对复杂的根腐病的效果却是有限的。现在,对付草莓根腐病的手段几乎全依靠使用化学药剂,特别是利用溴甲烷(Methyl Bromide)来进行熏蒸。在东南部几个州实施的试验也表明,同溴甲烷熏蒸相比,如果不采取土壤熏蒸会导致减产高达25%(Ferguson等, 2001, 2002)。虽然我们在开发取代溴甲烷(MB)的化学药剂或混合药剂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Ferguson 等, 2003;Fernandez 等,2000;Louws等, 2000),但对生产者来说,即使采用这种替代的熏蒸剂仍存在移植苗受感染的严重风险。因此,有必要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草莓生长季节发生根腐病的风险。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开发并实施一项强调利用生物学途径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案(IPM)来防治草莓根腐病。众所周知,木霉菌(Trichoderma sp.)对土壤性病原菌具有显著的生物防治功能。(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两种木霉生物防治菌株在抑制根腐病、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草莓产量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本人也是搞微生物的,有什么问题请发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