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领域,理论上,本体是指一种"形式化的,对于共享概念体系的明确而又详细的说明"。
本体提供的是一种共享词表,也就是特定领域之中那些存在着的对象类型或概念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或者说,本体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术语集,具有结构化的特点,且更加适合于在计算机系统之中使用;或者说,本体实际上就是对特定领域之中某套概念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形式化表达(formal representation)。
本体是人们以自己兴趣领域的知识为素材,运用信息科学的本体论原理而编写出来的作品。本体一般可以用来针对该领域的属性进行推理,亦可用于定义该领域(也就是对该领域进行建模)。此外,有时人们也会将"本体"称为"本体论"。
作为一种关于现实世界或其中某个组成部分的知识表达形式,本体目前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仅限于):人工智能、语义网、软件工程、 生物医学信息学、图书馆学以及信息架构。
资料拓展
英文术语"ontology"一词源于哲学领域,且一直以来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用法。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其核心意思是指一种模型,用于描述由一套对象类型(概念或者说类)、属性以及关系类型所构成的世界。尽管不同的本体对于这些构成成分的确切称谓有所不同,但它们却都是一部本体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人们所普遍期望的一点就是,本体之中模型的那些特征应当非常类似于相应的现实世界。
就计算机科学与哲学来说,二者所说的本体之间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依据某种类别体系,来表达实体、概念、事件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
在这两个领域当中,存在针对本体相对性(ontological relativity)的种种问题(比如,哲学领域的奎因和克里普克,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索瓦和高利诺),人们已经和正在开展相当大量的工作;而且,人们也在讨论关于规范化本体是否具有生命活力(比如,哲学领域之中针对基础主义(foundationalism)的讨论,人工智能领域之中针对Cyc项目的讨论)。二者之间的那些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侧重点的问题。
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相比,哲学家们则较少关心创建固定不变的受控词表。然而,计算机科学家们则较少参与有关首要原则的讨论(比如,关于是否存在诸如不变本质(fixed essences)之类事物的讨论,或者关于实体在本体论上必定比过程更为基本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