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
1 河粉较宽,边缘常常有两条比较高且明显的线,显得中间部分凹下去。而且,河粉通常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稍微一看就能看出来。还有一种掺杂生粉过多的河粉其实是很透明色的,这种不用辨别就能看出来了。
2 粿条前后两面都是一样的,直滑亮丽,没那些凹凸不平整的东西,颜色呈乳色不透明,捏起来稍微有点硬度,没那么大弹性。现在很出名的揭阳粿条,粿条宽度很窄,几乎就是河粉的二分之一。潮汕粿条汤一白(粿条)、一绿(生菜)、一肉色(牛肉丸、牛肉或者牛杂)的三配色在色彩缤纷、恨不得最辣最油最上火的爆款美食前显得极其简单,有时候你都惊讶于汤底颜色之纯净……
3 与其他地区的牛杂连锁店里那深黑的棕色汤底(基本是靠那一包包的包装汤底料来入味,倒出来是黑色的)形成强烈反差。味道上小编就不做评判了,不过对于我这种要美食也要健康,看重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潮汕有些食物的制作常常更能给人安全感。
拓展资料:
粿条是福建闽南地区,汕尾、台湾省,海南省、潮汕、等闽南语方言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粿条”一词是福建闽南地区和粤东地区的叫法,同属于闽南语系地区的海南省全省和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份的客家人则将其称为“粄条”。
粿条与河粉看起来差不多,但是粿条不同于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弹性。另外闽南、潮汕、汕尾、海南和台湾地区对于凡是用米粉为主料,面粉、薯粉等辅料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或“粄”。所以闽南语系地区的所谓粄、粿,实际就是别处所称的糕,但包括的范围又不单纯是“糕”。
而用米粉调成浆蒸成薄片切成条状的叫做“粿条”或“粄条”,台湾也有称为“粿仔”或“粿仔条”的。而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可见到粿条,甚至成为当地的小吃,这是由于当时大量闽、粤移民把粿条带出去的。
河粉原料是大米,将米洗净后磨成粉,加水调制成糊状,上笼蒸制成片状,冷却后划成条状即成。手工制成的河粉色白。近来也有店家在其中加入各种蔬菜汁或者水果汁,制成五颜六色的河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粿条 百度百科-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