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亦称孙子,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人。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理论的奠基者。著有《孙子兵法》传世,此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武的祖先叫妫满,被周王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公元前672年,陈国内部发生政变,陈太子被杀,孙武的直系远祖陈完受到牵连,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不但是中国最早的兵书,也不仅在军事理论方面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而且在军事哲学方面也堪称民族智慧的结晶。《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最早涉及战争全局问题,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战争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多种因素所决定其中,尤其重视“民”对战争的态度,主张修明政治,予民拟利,用亩大而税轻的办法以争取民心。提出“先胜而后求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指导思想。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首次概括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普遍的军事规律。注重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奇正等矛盾双方,总结出“以正合,以奇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因敌而制胜”等若干至今仍有研究价值的指导原则,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孙子兵法》为中国古代军事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北宋时,《孙子兵法》列为《武经七书》之首,被誉为“兵学圣典”或“兵经”。孙武也成为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的鼻祖,被后世誉为“兵圣”。不但影响了中国,而且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孙子兵法》不仅运用于军事领域,还被推广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