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R教学法:
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即“纯体验式语言学习法”,指全身反应教学法。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詹姆斯博士发明。
课堂具体应用:
1、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每个学生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的真正原因和切实动机。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强调身体的互动性、教学的生动性,以便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在游戏中学习生活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4、让第二语言进入学生的右半脑。通过让语言进入右半脑引起行为变化,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语言代码,当学生能够理解目标语的基本结构及其表示的含义时,他就作好了说的准备。
5、教授的语言形式以祈使句为主,带动其它句型。指令型语言其形式只能是祈使句,其它句型的出现只能服从于祈使句的使用,不仅教授动词如此,教授名词、形容词、介词等也是如此。
6、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只纠正一些较大的错误,在纠正时也注意方法,不使学生感到压力。
TPR教学法其理论基础在于:人们在幼儿时期学习语言时是听说促进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当通过听说获得的信息通过量变达到质变,幼儿就能自然地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了。TPR英语教学就是根据该理论发展而成的。
TPR教学法最明显的特征:以“听——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目标语发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学生能理解后,让学生完成动作,然后边说边做。开始,教师通过说跟我做游戏,让学生一起做动作,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指令与被期望的动作之间的关系,并准确作出相应的动作。
然后,学生两人一组,先由一名学生模仿教师发布指令,另一名学生根据他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之后,两人调换角色,继续做练习。起初,指令较简单,往往是单一动作,然后,很快发出几个连续的动作指令(这时调动初学者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