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奖的全称是“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直译应为“奥斯卡荣誉奖”(Academy Honorary Awar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满目疮痍的欧洲百废待兴,电影业进入低谷。正当此时,以洛杉矶为中心的九大公司:华纳、哥伦比亚、雷电华、共和、派拉蒙、米高梅、联美、福斯、环球等纷纷成立,美国电影以此为契机,开启了好莱坞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为了赚取利润,各大公司希望以最廉价的薪资掌握属下,而演职员却希望得到更高的待遇,电影业的工人们多次提出与厂方谈判,让已经身为米高梅公司总经理的路易斯·梅耶焦头烂额。在1927年1月4日,精于世故的梅耶在一个晚宴上发表了动人的演说,提出了一个设想:“应该把好莱坞的精英分子们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它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当然还有制片人。使他们成为好莱坞的支柱,让他们调解纠纷,或者在制片厂里起疏导作用”。这一想法得到了另外几个好莱坞实权人物的赞同。一周之后,梅耶草拟了一份关于成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简称AMPAS)的提案,于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诞生了。按照梅耶的初衷,学院旨在“提高电影艺术和科学的质量;发展文化、教育与艺术而加强各部门的协作;表彰成绩显著者促进技术研究的技术方法、设备的改善;听取电影界人士的呼声,推进大众和电影企业的教育活动”。然而不久后,学院发现他们的力量协调错综复杂的好莱坞矛盾捉襟见肘,在凝聚力和权威性的缺乏下甚至一度面临瘫痪。又是梅耶提议用颁奖的方式来嘉奖在电影摄制方面有显著成就的人士,这一号召得到响应后,被俗称为“奥斯卡奖”的“学院奖”(Academy Award)便诞生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名字冗长,至于它为什么变成我们口中津津乐道的“奥斯卡奖”,其中典故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学院的首席秘书玛格丽特·赫丽克女士在看见小金人后惊异的说:“这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Uncle Oscar)!”这一声喊被隔壁的专栏记者听到,次日在他的文章中写道:“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工作人员都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人塑像为‘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