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和家长负担,遏制“剧场效应”的蔓延和恶化,扭转短视化、功利性的教育观念,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但要减的是负担,而不是教学质量,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农村孩子学足学好,尤其值得重视起来。一方面,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人数占比近2/3。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在校生1.54亿人,其中城市在校生5770.9万人(小学3964.1万人,初中1806.8万人),农村在校生9629.1万人(小学6597.1万人,初中3020.3万人)。从数据上来看,要提升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农村是绕不开的大头。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水平本身较弱。近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城乡间教师素质差距逐渐缩小。但由于起点较低,进展缓慢,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依然是突出短板,乡村学校依然满足不了农村居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亟待增加供给数量,提升供给质量。“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如何保障,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大课题。需要从整体框架上优化教育布局,将财政、设备和教师等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推进城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