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成绩2016年1月,南京外国学校在世界各国名校的ED(早申请)中有50多学生被提前录取。其中美国ED(早申请)录取的有:耶鲁大学1名、宾夕法尼亚大学3名、杜克大学2名、西北大学2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名、芝加哥大学3名、康奈尔大学1名、威尓斯利大学1名、范德堡大学6名、华盛顿州圣路易斯大学5名,以及埃默里、莱斯、卡梅等各若干名;10名学生参加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考试,全被录取。还有一批学生被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录取 。2015年高考,南京外国学校2015届高三共有482名学生(含扩招生和借读生),保送166人,出国295人,最终21名学生参加高考全部达本,一本率100%。另外,南外高二(1)班6位同学参加中科大创新试点班的考试,均达到最高的A档资格,即高考达一本线就被录取。这6位同学也提前一年进入大学。 2014年高考,南京外国学校2014届高三之前已有198名同学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全国41所高校选拔录取,240余人被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8个国家近百所高校选拔录取。参加高考的44名同学中38名同学达到本科线,连同保送和出国留学生98.7% 达到本科线,其中一本率在97%以上;选修科目95% 达B以上。另有6名高二同学提前参加高考,有5人达到“一本线”,被中科大创新实验班录取 。2013年高考,南京外国语学校100%达到本科线,其中一本率在99.2%以上(连同保送和出国留学学生);选修科目100%达B以上,其中A和A+在90%以上。有194名同学被国内41所高校选拔录取,其中被985高校总计录取82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27人,南京大学19人,浙江大学19人,复旦大学12人,上海交通大学4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人。1人被哈佛大学录取,264名同学分别被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106所高校选拔录取,包括加州理工、威廉姆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伦敦学院等学校 。学科竞赛 时间 学生/团体竞赛项目获奖情况2016年3月王卓言、谢远哲、马嘉源、程昊然化学新星挑战赛(RISING STAR CHINA CHEMISTRY CHALLENGE)全国总决赛团队前三名敏而好学队CYPT(China Youth Physicists Tournament)暨南开大学全国中学生物理冬令营全国一等奖圆桌武士队亚军2016年2月 徐海珂、赵心怡第33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冬令营(NOI2016)金牌徐懿、高睿泉、陈之杨、丁力煌银牌张双翼第十二届泛珠三角物理奥林匹克暨中华邀请赛综合试一等奖姚冠文综合试二等奖乌家宁、高轶寒综合试二等奖三等奖刘逸凡、顾振邦基础试一等奖2015年12月 34人201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一等奖6人国家一等奖成一鸣第29届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金牌,并被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预录取2015年11月 20人中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P2015)江苏赛区提高组全国一等奖36人提高组江苏省一等奖赵心怡提高组最佳女选手称号9人普及组全国一等奖24人普及组江苏省一等奖刘怡然第3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金牌,并获得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考一本线降分优惠2015年9月 刘怡然、李一鸣、朱煜晨、臧胤兴、丁力煌第3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苏赛区)复赛赛区全国一等奖38人江苏省一等奖2015年8月 丁力煌、朱煜晨等代表ASDAN美式数学竞赛团体亚军2015年7月 圆桌武士队第三届JSYPT(Jiangsu Youth Physicists Tournament)江苏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团体冠军敏而好学队二等奖2015年5月 张若望全国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暨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区决赛一等奖并入选中国队南京外国语学校2015年“物理杯”美国高中物理竞赛中国地区第一名,以及全球第二名张双翼A组全球第3名刘怡然A组全球第7名石文泽B组全球第6名李一鸣B组全球第8名2014年12月 曹刘、赵亦修、朱佳文(论文Hysteresis, mechanism for different looping modes and a different way of simulation in the case of a twisted rope)第二届丘成桐中学物理奖(S.T.Yau High School Physics Award)全球总决赛铜奖(决赛第4名)赵亮、张泽夏(论文A study of collisions between dominos) 优胜奖(决赛第9名)2014年7月赵亦修、陆思聪第27届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YPT2014)金牌2010年9月谷樵、李茳淼、刘炤寰第二十七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李哲轩、郝子宏、王天磊、王安琦、陈济宇、张天白、李懿豪、陈达、张越、乔洋、龚源2010年度江苏省中学生物理学科奥林匹克决赛一等奖邓婉玲、朱运升、李宇翔、季逸伦、翟宸宇、周晟、成辉、胡昕鹏、李彦栋、陈鸣、曾梦祺、陈冰松、卢运则、孟浩然二等奖金超逸三等奖2010年8月马丹宜第十九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二等奖马丹宜、汪露、丁可2010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一等奖前26名郭成、李愚、吴霜、徐一骙、张璐丝一等奖李若愚、刘炤寰、夏天二等奖楚波、王小雨、尹周洋三等奖参考资料: 素质竞赛2016年1月,该校高二年级的“丁英芪,陈宇豪,蔡康嘉,石睿康”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林奇堡兰道夫学院参加了“第九届美国青年物理学家辩论赛”(USAYPT),最终丁英芪取得“海报”比赛环2016年3月,该校德语班学生在首届“外教社杯”全国中学生德语技能微视频大赛中,张然,曹毓堃,张一驰,王小骞和丁午怱的原创剧《机房苦》获得最佳创意奖;高二的万嫣然,杨琳和胡天怡获得诗歌朗诵组的三等奖 ;该校高二年级的“丁英芪,陈宇豪,蔡康嘉,石睿康”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林奇堡兰道夫学院参加了“第九届美国青年物理学家辩论赛”(USAYPT),最终丁英芪取得“海报”比赛环节的全场最高分,获得“2016年USAYPT”的海报冠军奖 。2015年12月,在2015 Power Tech港澳台青少年科技创作竞赛——仿生机器人创作邀请赛中,南京外国语学校代表队中山队的4位同学获得全能季军 ;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的“2015年度南京市中学生纪念12.9合唱比赛”中,该校高一女子合唱团获得一等奖 。2015年11月,在2015年南京市国防知识竞赛中,该校由高一四班邵中天,仇康化,高一八班熊玮杰组成的代表队取得二等奖,其中熊玮杰获得最佳风采奖 。2015年6月,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自然科学锦标赛(简称IYNT)中,该校王煜昊、曾祥鉴、石睿康、蔡康嘉、郑路潇、朱逸航六位高一同学获得最终冠军 。2015年5月,在2015年南京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节比赛中,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名学生代表获得南京市团体二等奖 。 2015年11月,在由南京市教育局主办,南京市电教馆承办的“南京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中,该校吴婷婷获得南京市信息化教学能手一等奖 ;在第十一届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会(优质课展评)中,该校王笑伊获得一等奖 。2015年7月,在江苏省中学物理改革创新大赛中,该校叶冰获得2015年江苏省中学物理改革创新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 。2014年12月,在南京市玄武区生物学科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该校马媛媛获得一等奖 。2014年10月,在江苏省高中化学优秀课评比暨观摩活动中,该校陈静获得江苏省高中化学优秀课评比二等奖 。2011年,学校东群、余卫星、连凯、尚媛媛、孔小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外语名师。2011年11月,在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大赛(高中化学组)上,学校张玉娟获得一等奖第一名。2011年,在“中华诵——颂歌献给党,第四届南京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学校白金获得比赛的二等奖。 2010~2011学年度教师获奖情况竞赛名称获奖时间获奖类别等级获奖教师2010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2010.6. 一等奖 马丹宜 第十九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 2010.8. 二等奖 马丹宜 2010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 2010.8. 优秀教练员 姚波 2010年“译林杯”中小学生英语征文 2010.10. 优秀指导老师 王祎景、胡佳丽、费晨 2010年江苏省第九届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 2010.10 担任南京市代表队指导教师 周斌 南京市第七届中学生英语口语比赛 2010.12. 优秀指导老师 马春荣、吕渊、薛霏霏、周文、周斌 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 2011.3. 连凯、余卫星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南京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度教师获奖情况竞赛名称获奖时间获奖类别等级获奖教师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暨少儿艺术节比赛 2009.8. 优秀指导教师奖 叶军、王超颖 南京市第六届中学生(初中组)英语口语大赛 2009.9 孙春红、连凯、东群 江苏省高中英语课程教材改革实验 2009.9. 先进个人 王前荣 第三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础功大赛 2009.9. 一等奖 尚媛媛 第二节南京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 2009.9. 二等奖 叶军 南京市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 2009.10. 一等奖 张玉娟 2008-2009学年度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 2009.11. 先进个人 李炜、徐斌、李鸿彬、应溪虎 江苏省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 2009.11. 一等奖第一名 朱征 信息技术全国优质课评比 2009.11. 一等奖 史钋镭 2009年南京市中学音乐学科“我的精细化教学设计”评比 2009.11. 优秀指导奖 叶军 2009年江苏省高中生物创新优质课评比 2009.11. 二等奖 章熙东 江苏省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 2009.11. 一等奖 朱琳 2009年南京市生物学科高中生物创新优质课竞赛 2009.12. 一等奖 章熙东 南京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英语口语电视大赛 2010.1 优秀指导教师奖 马红蕾、郝珏、何红、马燕、蔡韵、陈燕、朱琳 第八届全国中学(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 2010.4 课堂话语奖 朱琳 一等奖 朱琳 全国初中历史优质课竞赛 2010.5. 一等奖 余维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江苏省英语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重点中学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清华大学“领军计划”自主招生的入选学校之一 南京市青奥示范学校 2011年度南京市平安校园 南京市2011年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奖励综合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实验校 南京市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 江苏省模拟联合国课程基地
幼儿园组织了一次《英语》观摩活动,我对英语这方面不太好,再说我也没有教过英语,我在工作允许的时间内,尽量多听磁带多学学发音,各位老师的教师的教学经验都比我丰富许多,在听课过程中我更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我很希望自己能多有这种学习的机会,感受并吸纳各位教师的长处。针对自己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所思所想与不足之处在此做一总结。 这节课我选择的是课外的动物单词和英语书上的动物单词,是小中班的内容。课内容的要求是:1、幼儿认识单词;2、幼儿对单词的读音要正确;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一课呢?因为我们班是新生有好多幼儿都不认识,所以我才选择了这些简单的单词,有几个以前学过的,但是对于我们班的幼儿,再重新学一遍也不算多。我是用的情景教学,用一些教室里的桌子,黑板,比较大型的东西围成一个半圆,再贴上一些图片,让幼儿感觉自己真的是在情景里面上课。主要还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我自己觉得我这节课还是不错的,不管别人说好还不好,自己觉得还是好的,因为是自己想出来自己设计的。最基本的我按着自己的教案上的步骤上了下来,我感觉最好的地方就是:情景设计的比较好、幼儿的.参与的积极性比较好;不好的地方就是:英语口语用的不多、英语发音不正确; 不足之处: 1、幼儿认识单词这一个步骤上的时间有点长了。以导致后面的步骤时间比较紧张。 2、环节扣的不太熟练。 3、英语口语太少了。 这些不足点是听课的老师帮我提出来的,我会吸取教训以后会改正过来,这样的话我就能提高自己上课的水平,自己会更上一层楼。
教学内容分析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旨在作出准确的判断,是以有依据的判断为目标,并采用适当的评价标准,确定事物真正的价值或优点的思考(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ty, 2015)。批判性思维让人积极地、创造性地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服从权威或习俗。《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议论文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优质材料,但高中英语教材却比较缺乏适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议论文语篇。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必修模块一至五为例,25篇主课文中包括15篇记叙文和7篇说明文,其余3篇为对话,缺少议论文体裁。因此,备课团队选取了1995年全国高考北京卷阅读理解C篇作为此次培训会的教学材料(见附录)。该材料的文体为议论文。中心话题为是否应该支持动物园圈养动物。文章结构清晰,论点、论据以及结论明确。文章以反问句开头,表明作者的观点——把动物关在笼子里是对动物的不公平和不尊敬。第二、三段分别以动物园声称关心和拯救濒危动物的陈述开始,然后作者通过事实、例证、研究发现以及数据驳斥动物园的说法,最后得出结论——人们不应再支持动物园,而应该支持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组织。作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使用了很好的论证技巧,如使用研究发现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但是作者的有些论据不够客观,语言表述过于绝对,某些言辞明显有夸大其词之嫌。该语篇适合培养学生辩证地、批判性地看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该材料经过整合改编后全文总长231词,一些生词,如zoochosis,可以从上下文推测其意思,词汇难度不大;存在一些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长难句,如文章开头的反问句等。考虑到本篇阅读材料结构清晰这一特点,在学习方式上备课团队决定采用学生自主阅读、记录关键信息、自主构建文章形式图式和小组合作分享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研读、探究、体验,与文本对话,丰富自我,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主分析和鉴赏课文。在阅读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基础上使课堂呈现思维的多元性,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2.学生分析文本话题为动物园和动物保护,学生对此话题熟悉,基本都有去动物园的经历和相关经验。同时,高中学生已基本形成对一些事物的判断与看法,因此从背景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思维能力上能够与作者的思维进行碰撞,甚至产生冲突,这就形成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教育契机。由于本次观摩活动是借班上课,可供选择的授课对象为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最后备课团队选择了高二年级的学生。原因有三:首先,材料来源于高考题,适合对象是高三学生,经过整合处理后从词汇和理解能力要求看更适合高二学生。其次,高二学生的阅读量和视野均较为开阔,他们通常会通过电视、纪录片、阅读材料和报刊了解一些有关野生动物和圈养动物的情况。第三,高二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更广且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他们有更好的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对文章的内容作出具有个人意义的判断。3.教学目标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备课团队将本节课定位为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主的阅读课,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通过快速阅读识别并理解作者反对动物园圈养动物的态度和观点;通过细读获取并理解作者的论点、论据及结论,并用关键词进行记录,同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逻辑关系,并进行阐释。(2)能通过批判性阅读来评价作者的论据、观点以及结论,调整和丰富个人观点,并进行分享与表达。4.教学设计思路(1)备课思维过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作为一节代表北京参加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观摩培训会的课例,应该在模式上有所突破,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思路。① 发展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在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仅仅停留在信息提取层面,对发展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关注不够。备课团队决定在本节阅读课上重点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做积极的阅读者。教师引导学生对任何可能形成结论的陈述提出合理的质疑,寻找有力的证据,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批判性思考之中:从识别文章的主要观点,到获取支持观点的证据,再到最终找到作者的结论,教师一直鼓励学生思考,与文本互动。在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学生就会将文章内容与自己的经验进行比较,不断对自己提问:文章内容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还是矛盾的?作者到底想要阐述什么观点?作者给出了哪些理由?我是否被这些理由说服了?我的依据又是什么?我自己又得出什么结论?我自己的观点是否令人信服?在这一系列的质疑、碰撞、调整的互动中,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积极的思维活动,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贯穿了整节阅读课,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得到强化和提升。② 关注具有个人意义的阅读体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要求英语教学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但是,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更关注结果,忽视阅读体验过程,而且对个性化阅读关注不够。备课团队决定在本节课上采用个性化阅读的学习方式,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阅读活动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主把握、分析和鉴赏课文,使阅读活动建构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本篇阅读文章的中心话题为是否应该支持动物园圈养动物。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就是理解作者对于这个话题的观点、论据和结论。在信息输入环节,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安静阅读,以记笔记的形式获取作者对于这个话题的观点、论证过程以及结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体会了作者完整的思维过程,也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了自己对动物园圈养动物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为最后个人观点的形成和表达作铺垫。整节课是一个丰富和表达个人真实思想的过程。(2)课堂教学活动在理清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主线后,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①激活图式,形成阅读期待。学生通过观看动物在自然环境和在动物园里的两种不同状态,激活有关动物园及动物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形成想要通过阅读去了解作者观点的期待。②建立语篇图式,深化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识别并归纳作者的观点、论据以及结论,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记录关键词和绘制不同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语篇的逻辑关系,将语篇信息转换为可视的图像信息,从而整体感知语篇的内在语义关系,推动深层理解,同时建立起议论文的形式图式。③丰富图式,构建个人理解。学生通过小组分享,修正对文本的理解,然后再次进行批判性阅读,结合个人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表达对作者观点的看法以及对作者论据的客观评价,形成个人独立的思想和见解。(3)教学内容的调整对于刚进入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本篇阅读材料无论从词汇量上还是从句式结构的复杂程度上都有点偏难。因此,备课团队对阅读材料作了以下调整:① 文本生词的处理由于是高考阅读文章,文中一些词汇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是生词,而且上下文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线索帮助学生猜出词义。因此教师在阅读材料中对bar、claim、captive breeding等生词标注了中文释义。② 复杂句式的处理教师在前期教学中发现,在识别和归纳作者的论据时,很少有学生会提及圈养动物的效果。课后与学生交流发现,文章第三段中的句子“Captive breeding of endangered species has not resulted in their being sent back to the wild.”造成理解障碍,因此学生对这一点避而不谈。由于本节课主要是思维训练课,教师不愿意打断学生思维活动的连贯性,故不涉及过多的长难句讲解。于是备课团队经过与外教讨论,将该句调整为:Captive breeding has not led to endangered species going back to the wild.③ 文章篇幅的处理由于本次课例的时间为35分钟,在一节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英语阅读课上,若要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思考时间。同时,自主阅读并记录关键信息的学习方式更增加了对时间的要求。因此,备课团队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应该从原文第三、四段中删去一段。最终我们选择删去第三段,保留第四段,原因是第四段有关圈养繁殖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三、教学过程Step 1: Lead-in1.教师给学生播放两段视频。第一段是野生非洲猎豹自由奔跑的视频,学生可以充分感受猎豹的速度。第二段是关在动物园里的美洲豹来回踱步的视频,学生感受到的是美洲豹的焦躁不安。学生观看第一段视频后,教师提问: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学生答:Excited. I feel its speed and power. 教师继续追问:Where does it live? 学生答:In its natural habitat. 接下来,学生观看第二段视频。教师提问: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学生答:I feel the leopard is bored and anxious. 教师继续追问:Where does it live? 学生答:In cages. 2.学生简单表达个人对动物园圈养动物的看法。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并让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观点。学生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激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设计意图]关于野生动物与圈养动物的两段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野生动物与圈养动物的区别,更让学生在为野生动物的智慧和自然美激动的同时,为圈养动物失去自由而痛惜,之后教师的“寥寥数语引领学生入境,激发了学生思想的火花” (注:摘录自比赛现场外专委的微信互动平台中老师们对本节课的评价,以下简称“微信平台”)。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综合各方观点,经过分析判断,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将学生的观点分类记录在黑板上,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为输出环节的深入思考做好准备。Step 2: Reading for the writer's opinion1.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回答问题: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该问题的答案“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is not fair or respectful.”出自文章的第一段。之后教师追问:What makes you think so? 有的学生找出文中的信息:Mostly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教师又问:That's a good try. Can you find a better explanation? 学生没有迅速定位关键信息,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大声朗读第一段,之后继续提问:Have you got a better answer? 学生答: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教师对这一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这个句式被用来表达强烈的质疑。接下来教师追问:Do you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Who else might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学生答:Zoos or zoo keepers.2. 学生再次快速阅读文章,并检测自己的推断。学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动物园方与作者持不同观点。[设计意图]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识别作者的观点(Cottrell,2011),此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找到作者的观点。文章第一段只有一句话,是一个含有“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的特殊疑问句。本句话是文章中的一个长难句,首先这个句式学生比较陌生,另外该句还包括一个宾语从句和一个插入语。但这句话是作者观点的出处,如果学生对这个句子不理解,那么就会影响后面的阅读,也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此带着学生一起理解这个句子,并引领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这个特殊疑问句式表达的强烈质疑。教师通过追问第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与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学生不需要马上回答这个问题,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文章不只是理解作者的观点,还可以与作者互动,甚至可以质疑作者的观点和看法。Step 3: Reading and taking down key information1.学生细读文章,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以下信息:作者的观点、动物园的说法、作者驳斥动物园说法的论据以及作者的结论。教师提醒学生记笔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以上信息以思维导图、表格或流程图(见下图)等形式组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