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虫零基础语法 考虫格格老师(20年寒假版高清含讲义)百度网盘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本文回答了“英语语法包含哪些内容 ?如何有效地学习语法?如何才算真正学透语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语法教材?”等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英语语法?
答: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的规律,英语语言存在了,英语语法也就存在了。
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所以语言也不例外。
英语语言的规律即英语语言的法则。
所有人使用英语都必须遵守这一共同法则,否则彼此无法进行正确的交流。
二、为什么母语不用学习语法,而英语却一定要学习语法?
答:母语是以父辈传承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所以无需单独学习语法;英语没有传承,为了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掌握英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学习其语言规律,也就是英语语法。
虽然有英语老师试图扮演“父辈传承”这一角色,但是相较于真正的母语传承,其效果天差地别。
三、英语语法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句法系统是“形”,是句子的物质基础,构成句子身体,包含“十大词类”、“两大句型”、“八大成分”、“完全句、非完全句”、“主从句单复句”等,要深入理解这些内容,以及彼此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起真正的完整的英语句法系统。
时态系统是“神”,是句子的上层建筑,携带时空信息,包含“主动时态”、“被动时态”、“真实时态”、“虚拟时态”、“三大非谓语动词”等,“时态”也就是所谓的“时空”“状态”是英语语法学习的核心,深入理解“时间”和“状态”的本质及内在逻辑后,才能真正理解“时态”,构建起真正的完整的英语时态系统。
句法的“形”和语法的“神”结合,构成了英语这棵大树的主干,而单词就是英语这棵大树的叶子。
以上提及的内容,必须全部系统掌握,任何一处缺失遗漏,都会造成严谨的语法链条断裂,从而导致完整的语法机器故障或者停摆。
语法是英语语言的规律,是英语语言普遍现象的高度提炼和简单呈现,真正学透语法,英语就没有什么难的了,之后的学习就是如何利用语法这个强大的工具继续高效的学习英语,之后你才会发现,单词才是英语学习的真正大敌。
时至今日,依旧有大把的国人认为国外的语法教材要比国内的好,比国内的高级。确实,国内的语法教材基本都是照搬国外的语法,并且在国外语法基础之上,就其复杂性而言,有过之,无不及。 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语法教材都还是在语法的表面做文章,没有真正深入语法的内在本质、没有认识到语法的内在逻辑,宏观上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语法体系,微观上没有理解语法现象背后的原理。 要知道,正是国外语法教材对语法的混乱认知,导致国人学习英语如此艰难,这也算是当局者迷,灯下黑吧,就好比我们广大国人,对中文语法认知一塌糊涂。
如果想从顶层学起,建立起英语语法的宏观视野,并且也希望从底层入手,深入英语语法的内在本质,那么推荐《英语思维:解密英语语法的原理》一书,本书是你彻底解决语法障碍的不二之选。
效率更高的,那么建议花两周时间学习《英语思维:10小时建立完美英语语法体系》,学完后,你对语法的理解会有脱胎换骨、破茧成蝶之感。
四、正确的英语语法学习顺序是什么?
答:正确的英语语法学习顺序是先打好英语的“句法基础”,然后再学习英语的“时态高阶”。
很多同学学了多年英语,看了无数的语法教程,但是遇到稍微长点的句子,结构稍微复杂点,依旧理解困难,其症结往往就是缺失“句法基础”,一旦补全了“句法基础”,其英语好比打通了奇经八脉,一通百通,功力大涨!
传统的语法图书和学校教学往往都忽视了对学生句法知识的讲解,即使讲解,也是零星的,不系统的,或者是表面的,不透彻的,句法知识的缺失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听懂讲课,以至于很多同学对英语产生厌学、恐惧情绪。
五、英语语法有什么特征呢?
答:英语语法有如下四个特征,“结构非常清晰”“框架非常完整”“逻辑及其严密”“高度系统完善”。
传统的英语语法图书和英语教学并未真正理解英语语法的内在逻辑,宏观上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语法体系,微观上没有真正理解英语语法背后的原理。
六、怎么样才算真正学透英语语法呢?
答:以上面四个特征为标准,即对英语语法的理解做到“宏观上系统,微观上透彻”,”做到融会贯通,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这时你才算真正的学透的英语语法。
富兰克林全名:本杰明·富兰克林[编辑本段]1.简介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17—1790.4.17)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这个震惊世界的实验还被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五年级上册)介绍,为第19课《天火之谜》。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法国驻外大使,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编辑本段]2.生平 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他常常在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到印刷厂的图书室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时看得入迷,直到夜幕降临,焦急的母亲来工厂找他,他才回家.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自立于当时的社会,他几经周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劳,讲求信誉,注意经营管理,他不仅在印刷界激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并且把业务扩大到邻近几个州以及西印度群岛,成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这些电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成名以后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组织建立了“共读社”、“美洲哲学学会”、“北美科学促进会”、报社、图书馆、书店、医院、大学、消防队、地方民兵组织等学术、文化、医疗卫生、消防、治安组织和机构;他还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邮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统一的邮政系统.他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成为北美殖民地有影响的人物. 他不仅善于解决自然科学里的专门问题和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还常常探索许多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他是自然神论者,认为精神依附于物质;他认为社会贫困的原因是劳动者必须养活寄生者;他酷爱自由和平,反对战争,痛恨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主张维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当时最渊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 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从殖民地向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迈进的重大转折时期,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对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国家制度的初期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领导人物出席的奥尔巴尼会议上,他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的计划,被会议通过,成为最早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联合这种思想灌输到殖民地人民头脑中去的人. 在宾夕法尼亚,他始终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业主集团的横行不法作斗争.1757年,他代表州议会赴伦敦向英王请愿,要求业主交纳税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伦敦,要求英王保护殖民地利益,没有结果.其后,英国政府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镇压,激发了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斗争.富兰克林的立场彻底转到革命方面. 宾夕法尼亚原为业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赐予威廉·宾的土地.后来,威廉·宾的两个儿子继承产业.业主在其领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长在内的官吏、否决议会议案、免交捐税等特权.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他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主席,主持地方军委,并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宪法;他作为宾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陆会议,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担任美国邮政部长,组织战争期间的邮政,成绩显著;在美军作战屡次受挫的情况下,他作为三人委员会成员同华盛顿会商,决定实行北美13州的总动员,使得独立战争得以坚持6年之久. 在英强美弱的局势下,殖民地人民必须争取外援.富兰克林奉大陆会议之命出使法国,争取美法结盟,共同对英作战.在当时复杂而不利于美国的外交环境中,他以美国必胜的信念、坚韧不拔的耐心,巧妙灵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抓住有利时机,缔结了美法同盟盟约,争取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量外援,确保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在战争后期,他参加并一度主持美英议和谈判,签订了有利于美国的英美和平条约,胜利地完成了艰巨的战时外交使命.战后,他成为新生的美国第一任驻法特命全权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785年归国. 回国以后,他连续4年当选宾夕法尼亚州长.在美国宪法会议上,他是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为了调解会议代表的意见分歧而提出的议会的两院制,成为美国的基本国家制度之一. 1788年后,他不再担任公职,但仍发表政论文章,以供政府采择,并致力于促进废除奴隶制的活动.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编辑本段]3.捕捉雷电 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从未获得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零下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编辑本段]4.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富兰克林特别重视教育,他兴办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个协会都是为了提高各阶层人的文化素质。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富兰克林说:“我们从前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项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地和慷慨地去做。”[编辑本段]5.巨星陨落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那时,他的孙子谭波尔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边。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多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第一块墓碑立于富兰克林逝世时,碑文是: 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 第二块墓碑是群众为他后立的,碑文是: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 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两句碑文概括了他一生中的两件辉煌的事业。 [编辑本段]6.道德准则 本杰明的一生的成功经验绝不是靠人们夸夸其谈而得到如此高的知名度和群众呼声的,他的伟大贡献,早已载入史册,刻在不朽的年代石碑上,为后人树立模范,给后人前进的动力和远大的目标!那么,本杰明自身又是如何磨练自己的呢?人们口中常说的,“十三条成功计划”(13-point plan for honest living)具体指的又是什么呢?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二、沉默寡言。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作无益闲聊。 三、生活有秩序。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 四、决断。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 五、俭朴。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费。 六、勤劳。不浪费时间;不去关注那些无聊的言论,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 八、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记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而伤害他人。 九、中庸。勿走极端;受到应有的处罚,应当加以容忍。 十、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 十一、宁静。勿因琐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烦恼。 十二、贞节。切戒房事过度,勿伤害身体或有损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十三、谦虚。谦逊,不要傲慢。[编辑本段]7.年表 1706出生于北美麻萨诸塞的波士顿城一小商人家庭。 1714进语法学校学习。 1716中断学业,帮助父亲工作。 1718始做其兄詹姆士的学徒,从事印刷业。 1721开始匿名向《新英格兰报》投稿,并做过该报临时编辑。 1723毁学徒契约,徙往费城,当印刷工。 1724为独立开业赴伦敦居19个月,当印刷工;发表论文《自由与贫困,快乐与痛苦论》。 1726返回费城,先当店员,后当印刷所工头。 1727创办“共读社”,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问题。 1728和人合开印刷所。 1729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开办文具店;出版《试论纸币的性质和必要性》。 1730和黛博勒·里德结婚;其子威廉出生。 1731创办费城图书馆。 1732出版《穷理查历书》创刊号。 1733开始自学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 1736担任宾夕法尼亚州议会文书;组建费城联合救火队。 1737就任费城邮政局长;改革费城警务。 1740发明“开炉”。 1743女儿萨拉出生。 1744创办“美洲哲学学会”,自任秘书。 1746发表《平凡的真理》:组建费城的国民自卫队。开始电学实验。 1747通过各种电学实验,在电学理论上作出重大突破。 1748改印刷所为合伙经营;当选宾州议会议员。 1749创办费拉德尔菲亚学院。 1751帮助创办费城医院。 1752作天电传蓄试验—费城电风筝试验;发明避雷针;《电学实验与观察》被发表。 1753因电学研究成果获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金质奖,被推举为皇家学会会员;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授予硕士学位;与人合任此美邮政总代理。 1754作为宾州代表出席在奥尔巴尼召开的殖民地代表会议,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计划”。 1755任费城国民自卫军指挥官。 1757发表《致富之路》(《老者亚伯拉罕的讲话》);在议会提案铺设费城街道;作为宾州议会代表赴英请愿,反对业主在殖民地的免税特权。 1759被安德鲁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1760通过努力使英国王室枢密院决定,殖民地业主的产业必须同样纳税。 1762发明玻璃琴,流行欧美数十年;被牛津大学授予民法博士学位;返回费城;其子任纽泽西州长。 1763巡视北部殖民地邮政,开始改革邮政;反对屠杀一切印第安人,撰写《近来兰开斯特郡一些与本省友好的印第安人惨遭来历不明的人屠杀的实录,及关于这种事情的意见》。 1764在宾州议会选举中败于激进派;作为宾州议会代理人赴英请愿,反对业主劣政。 1766在英国下院为废止印花税事答辩,促进了印花税法案的废除;出访汉诺威;当选汉诺威皇家科学学会会员。 1767初次旅法,受法王接见;受命再任宾州议会代理人;开始筹划实现美洲殖民地西部领土计划。 1768受托担任乔治亚州议会代理人;发表《1768年前美洲人不满之原因》;做关于船速在深水、浅水中变化的实验;开始研究语音学和拼写改革。 1769受托担任纽泽西州议会代理人;再次访法;出版第4版《电子实验与观察》,增加了《哲学题目信件集》。 1770受托担任麻萨诸塞州议会代理人;发表讽喻英美关系的《鹰与猫》等寓言三则。 1771游历英伦三岛;访泰福德的希普利主教;开始写自传。 1772当选法兰西皇家科学院“外国会员”;避雷针尖头、钝头之争。 1773发表《普鲁士王之敕令》;《电学实验与观察》法文版出版;做用油平海浪实验;研究感冒病因。 1774“赫金森信札”事发,被解除北美邮政总代理之职;结识并介绍托马斯·潘恩赴美;开始和几方面英国政要共同作调和英美矛盾的努力;第5版(最后一版)《电学实验与观察》出版;用油平息海浪的实验报告发表;妻子黛博勒逝世。 1775向英呈交《调回驻波士顿驻军的方案》,遭到拒绝;返回费城,途中研究海湾海流;当选北美殖民地第二次大陆会议代表;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委员;和潘恩共同起草宾州宪法;和儿子、加洛维分道扬镳。 1776参加起草《独立宣言》,宣言通过后,任美利坚合众国邮政总长;当选宾州制宪委员会主席;参加同英国将领豪的会谈;奉大陆会议派遣出使法国,途中研究海湾海流。 1777继续从事电学研究。 1778缔结《美法友好通商条约》和《美法同盟条约》;同伏尔泰会见;发表关于北极光的论文。 1779受命任驻法全权大使;出版《政治、哲学论文杂集》;发表改革了的字母表。 1780德文版选集(三卷)出版;发明双光眼镜;研究空气湿度。 1781成为波士顿的“美洲科学艺术学会”会员。 1783英美缔结《巴黎和约》,英国承认北美13州独立;入选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 1784发表《移居美国须知》、《评北美洲野蛮人》。 1785返美;当选宾州州长(1785—1787年三年连任);发明高架取书器;重续自传(1785—1786年)。 1787参加联邦宪法会议,促成宪法通过;“政治研讨学会”成立,担任会长;担任“宾夕法尼亚促进废奴协会”主席。 1788退出政治生活,立遗嘱。 1789撰写《关于奴隶贸易》。 1790逝世于费城(4月17日)。[编辑本段]二、约翰·富兰克林 约翰·富兰克林(1787年~1847年)。英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生于1787年,14岁就投笔从戎,开约翰·富兰克林始了一生中最艰苦的海军生涯。1843年,皇家海军部为了实现打通北路连结大西洋与印度洋、缩短英国与印度的航程,准备派人去继续探寻西北航道。于是,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当了6年总督的富兰克林被召回国。经过不到两年的准备,一支配备有先进破冰设备和巨大蒸汽动力的“埃列巴士”号和“特洛尔”号桅船以及由138人组成的探险远征队成立了。为防不测,船队储备了足够3年的食品,还携带了10头肉牛作为应急食品。1845年5月26日,时年58岁的富兰克林统帅这支由皇家海军精英组成的远征船队,驶出泰晤士河口,经格陵兰西岸,很快抵达白令岛。7月26日,船队在巴芬湾水域遇到一艘英国捕鲸船。根据国际航海界的传统习惯,富兰克林将探险船队的航海日志交给捕鲸船船长并由他代呈皇家海军。谁知此后,这支船队就神秘地失踪了。到1848年,即富兰克林离开英国两年多以后,皇家海军一直得不到一点关于探险队的确切消息,决定派救援人员分海路和陆路搜索救援。但是直至1858年,富兰克林探险队的结局才真相大白。原来,富兰克林探险队在1845年7月底就到达巴芬湾,由于海冰堵塞了去路,他们就在德文岛屿西南一个小岛上设营越冬。第二年夏天,探险队的两艘船沿着皮尔海峡航行到威廉王岛,被浮冰困住,无法移动,这时,发现一些罐头食品开始变质,使他们大为不安。1847年6月11日,富兰克林爵士不幸辞世。8月以后,船仍被冰封冻着,人们只好在冰上度过第二个冬天,由于食物不足,出现坏血症,开始有人死去。为了求生,春天一到,他们105人(原有138人)乘上装满食品的小艇,开始了孤注一掷的突围。到达费利克斯角,他们感到前途无望,于是把文件装在罐头盒里。 显赫一时的富兰克林和他率领的探险远征队就这样悲惨地去了。据现场调查,在费里克斯角和大鱼河口之间,沿途有许多丢弃物品,尸体比比皆是,无一人幸免。 1845年由约翰·富兰克林爵士率领的那支寻找西北航道的探险队的遭遇之谜,人们花了整整14年的时间,才终于解开。 富兰克林这位59岁的英国军少将和经验丰富的北极探险家,于1845年5 月率领两艘船和120人出海航行。他的两艘船----“埃列巴士号”和“特罗尔号”配备了新的蒸汽发动机和推进器,船上装载了可应付3年的供应品。 两个月后有人在巴芬湾见到了富兰克林的船,但从此以后便杳无音讯。在他们失踪后的几年里曾有40支远征队,其中包括约翰·罗斯爵士所率领的一支远征队,先后出发去寻找他们。但这个谜直到1859年才被解开。 一支由利奥波德·麦克林托克所率领的海军远征队,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费利克斯角后发现了几具骸骨和部分航海日记。原来富兰克林的两艘船在1845年9月陷在了冰里。由于无法在翌年夏季脱身,他们只得在船上再熬过一个冬季。富兰克林死于1847年6月。 最后,远征队剩下的队员背负着供应品走陆路返回。这是一个致命的决定。寒冷、疾病和饥饿向他们袭来。一条在冰冻荒野上延伸了几千米的尸骸和遗物的踪迹,终于被发现。 尽管有此悲剧结局,但富兰克林的远征队以及后来的营救团均提供了关于该地区有价值的丰富资料。1906年,罗阿尔德·阿蒙森终于穿越了西北航道。西北航道的发现,富兰克林也有一份功劳。 右图:英国政府悬赏重奖能营救富兰克林,或者找到他的船只有关的人员。 有人认为富兰克林所率领的人员,可能还包括富兰克要本人的死因之一是食物中毒。这次远航的供应品中有大批罐头牛肉。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罐头是不合格品,牛肉变质。[编辑本段]三、新西兰奥克兰地区富兰克林区 奥克兰是新西兰的最大城市。 奥克兰地区有四座城市,包括奥克兰、曼努考、北岸(North Shore)和怀塔科里。三个区分别是:富兰克林(Franklin)、罗德尼(Rodney)和帕帕库拉(Papakura)。 奥克兰有12个游客信息中心(i-SITE Visitor Information Centres)。他们提供各种旅游信息和各种预定。[编辑本段]电影 《富兰克林》franklyn 导演:杰拉德·麦克莫罗 Gerald McMorrow 主演:萨姆·赖利 Sam Riley (饰米洛) 伊娃·格林Eva Green(饰艾米丽) 瑞恩·菲利普Ray Philippe(饰乔纳森/David) 伯纳德·希尔 Bernage Bill(饰皮特) 音乐:Jory Talrot 摄影:Ren Davis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类型: 剧情幻想爱情惊险 语言: 英语 片长: 90分钟 版本: DVD版 上映日期: 2008-12-01 英国 内容简介: 电影讲述的是四个迷失灵魂纠集的故事。其中三个生活在现代的伦敦,另一个居住在一座平行的未来大都市中,这个名叫“其时城”的充满了“反乌托邦”色彩的城市被狂热的信念统治着,宗教机构编造这一个个荒谬的信仰束缚着它的人民。一群冷酷而残忍蒙面的治安官负责维护城市的运作。 主角乔纳森·普莱斯特(瑞恩·菲利普 饰)就是“其时城”一个蒙面治安官,黑夜中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得让异己者销声匿迹。在平行世界伦敦城里,爱娃·格林饰演的艾米莉是个有严重自杀倾向的艺术系女学生,她沉迷在她的录影带创作中不能自拔;萨姆·赖利扮演米洛,他或许是这几个人中最正常的,他被情伤所困,一直努力寻获初恋的纯洁;皮特(伯纳德·希尔 饰)是教堂的看守,他从剑桥来到伦敦寻找他失散的儿子。这四个人的命运在电影中交错,一个子弹将让他们的生命发生爆炸性的撞击…… 《富兰克林》定于10月16日亮相伦敦电影节,但英国的公映日期要等到明年2月30日 台词: 生命本来就是充满冒险的,你没有必要虚构什麽。 [1]电影主要讲了三个人的故事:一致认为自己生活在“其实城”的乔纳森(实际上在现实中他的真名叫大卫,是一个具有幻想癖的男人),因为幼年父亲离开而着迷于自己录像带.不停自杀的女生艾米丽,痴迷初恋情人Sally的米洛。乔纳森一直要杀掉的“孤独者”其实是自己的亲生父亲皮特,而当米洛再次见到初恋情人取消婚约时却意外得知Sally竟是他一直幻想出的人物!电影结尾,四个人就像富兰克林做过的闪电实验一样相聚,大卫在艾米丽的房间里瞄准了在餐馆里的皮特,同时米洛也在餐馆里与Sally做最后的告别,子弹意外打伤了米洛,而当大卫看见了艾米丽打开的电视机时他才如梦初醒,最后引爆了炸弹,当米洛走出餐馆与逃出房间的艾米丽说话时,米洛发现艾米丽与Sally长的很像,故事由此告终。人人得以解脱。[编辑本段]四、美国FMPM富兰克林模型 美国的FMPM富兰克林模型,专业制造合金精品车模和纪念品,仿真对象主要是历史上著名的汽车。比例1/24,1/43,1/16等,全部手工打造的富兰克林模型,单看手工艺术便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其用料考究,制作精良,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因此多年以来,一直雄踞静态模型霸主地位。它一直以完美的做工、极低的发行量征服着模型爱好者。在车模收藏界甚至流传着这么一句:如果你没有收藏富兰克林的车模,那么你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车模收藏者。
英语说法:" Three 3, four 3, five 3 ... ten 3, ... one hundred 3 ..."。
1、three:
读音:英 [θri:] 美 [θri]
意思:三;三个;三岁;三个人[东西];三,三个;三的;三个的。
扩展资料:
three的短语及双语例句:
1、短语:
三杀 Triple Play ; triple kill ; killing spree ; three kill
三巨头 Big Three ; Giant ; Troika ; Great Triumvirate
超频三 pccooler ; PC Cool ; Pccler
三棱 Scirpus fluviatilis ; Common Burreed Rhizome ; RHIZOMA SPARGANII ; burreed
三件套 three-piece suit ; piece suit ; THREE PIECE ; WOEJ
2、双语例句:
1、碰巧给我了个一列三个3的结果。
Well it happens to give me three threes in a row.
2、利用三个3×3耦合器串连构成干涉型三波长波分复用器
A Thre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er by Using Three 3 × 3 All-fiberCouplers
3、三个MS3基因克隆的初步鉴定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MS_3 Genomic Clones
4、在冥王星的运动中存在着三个共振(3∶2平运动共振、Kozai共振以及1∶1超级共振)。
In the orbit motion of Pluto, there exist three resonances to keep its stability. They are the 3 ∶ 2 mean motion resonance, Kozai resonance and the 1 ∶ 1 super resonance respectively.
5、结果显示,所观察的三个因素(3或6个水平)中,培养温度和pH值对生精细胞脱落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小牛血清浓度的影响较少。
Three factors: pH of the medium cultural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of foetal bovine serum. with 3 or 6 level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co culture syste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翻译--三个3
本杰明·富兰克林[编辑本段]一、本杰明·富兰克林 [编辑本段]1.简介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17—1790.4.17)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法国驻外大使,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编辑本段]2.生平 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他常常在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到印刷厂的图书室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时看得入迷,直到夜幕降临,焦急的母亲来工厂找他,他才回家.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自立于当时的社会,他几经周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劳,讲求信誉,注意经营管理,他不仅在印刷界激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并且把业务扩大到邻近几个州以及西印度群岛,成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这些电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成名以后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组织建立了“共读社”、“美洲哲学学会”、“北美科学促进会”、报社、图书馆、书店、医院、大学、消防队、地方民兵组织等学术、文化、医疗卫生、消防、治安组织和机构;他还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邮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统一的邮政系统.他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成为北美殖民地有影响的人物. 他不仅善于解决自然科学里的专门问题和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还常常探索许多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他是自然神论者,认为精神依附于物质;他认为社会贫困的原因是劳动者必须养活寄生者;他酷爱自由和平,反对战争,痛恨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主张维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当时最渊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 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从殖民地向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迈进的重大转折时期,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对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国家制度的初期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领导人物出席的奥尔巴尼会议上,他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的计划,被会议通过,成为最早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联合这种思想灌输到殖民地人民头脑中去的人. 在宾夕法尼亚,他始终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业主集团的横行不法作斗争.1757年,他代表州议会赴伦敦向英王请愿,要求业主交纳税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伦敦,要求英王保护殖民地利益,没有结果.其后,英国政府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镇压,激发了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斗争.富兰克林的立场彻底转到革命方面. 宾夕法尼亚原为业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赐予威廉·宾的土地.后来,威廉·宾的两个儿子继承产业.业主在其领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长在内的官吏、否决议会议案、免交捐税等特权.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他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主席,主持地方军委,并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宪法;他作为宾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陆会议,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担任美国邮政部长,组织战争期间的邮政,成绩显著;在美军作战屡次受挫的情况下,他作为三人委员会成员同华盛顿会商,决定实行北美13州的总动员,使得独立战争得以坚持6年之久. 在英强美弱的局势下,殖民地人民必须争取外援.富兰克林奉大陆会议之命出使法国,争取美法结盟,共同对英作战.在当时复杂而不利于美国的外交环境中,他以美国必胜的信念、坚韧不拔的耐心,巧妙灵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抓住有利时机,缔结了美法同盟盟约,争取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量外援,确保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在战争后期,他参加并一度主持美英议和谈判,签订了有利于美国的英美和平条约,胜利地完成了艰巨的战时外交使命.战后,他成为新生的美国第一任驻法特命全权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785年归国. 回国以后,他连续4年当选宾夕法尼亚州长.在美国宪法会议上,他是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为了调解会议代表的意见分歧而提出的议会的两院制,成为美国的基本国家制度之一. 1788年后,他不再担任公职,但仍发表政论文章,以供政府采择,并致力于促进废除奴隶制的活动.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编辑本段]3.捕捉雷电 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从未获得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零下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编辑本段]4.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富兰克林特别重视教育,他兴办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个协会都是为了提高各阶层人的文化素质。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富兰克林说:“我们从前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项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地和慷慨地去做。”[编辑本段]5.巨星陨落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那时,他的孙子谭波尔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边。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多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第一块墓碑立于富兰克林逝世时,碑文是: 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 第二块墓碑是群众为他后立的,碑文是: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 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两句碑文概括了他一生中的两件辉煌的事业。 [编辑本段]6.道德准则 本杰明的一生的成功经验绝不是靠人们夸夸其谈而得到如此高的知名度和群众呼声的,他的伟大贡献,早已载入史册,刻在不朽的年代石碑上,为后人树立模范,给后人前进的动力和远大的目标!那么,本杰明自身又是如何磨练自己的呢?人们口中常说的,“十三条成功计划”(13-point plan for honest living)具体指的又是什么呢?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二、沉默寡言。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作无益闲聊。 三、生活有秩序。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 四、决断。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 五、俭朴。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费。 六、勤劳。不浪费时间;不去关注那些无聊的言论,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 八、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记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而伤害他人。 九、中庸。勿走极端;受到应有的处罚,应当加以容忍。 十、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 十一、宁静。勿因琐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烦恼。 十二、贞节。切戒房事过度,勿伤害身体或有损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十三、谦虚。谦逊,不要傲慢。[编辑本段]7.年表 1706出生于北美麻萨诸塞的波士顿城一小商人家庭。 1714进语法学校学习。 1716中断学业,帮助父亲工作。 1718始做其兄詹姆士的学徒,从事印刷业。 1721开始匿名向《新英格兰报》投稿,并做过该报临时编辑。 1723毁学徒契约,徙往费城,当印刷工。 1724为独立开业赴伦敦居19个月,当印刷工;发表论文《自由与贫困,快乐与痛苦论》。 1726返回费城,先当店员,后当印刷所工头。 1727创办“共读社”,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问题。 1728和人合开印刷所。 1729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开办文具店;出版《试论纸币的性质和必要性》。 1730和黛博勒·里德结婚;其子威廉出生。 1731创办费城图书馆。 1732出版《穷理查历书》创刊号。 1733开始自学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 1736担任宾夕法尼亚州议会文书;组建费城联合救火队。 1737就任费城邮政局长;改革费城警务。 1740发明“开炉”。 1743女儿萨拉出生。 1744创办“美洲哲学学会”,自任秘书。 1746发表《平凡的真理》:组建费城的国民自卫队。开始电学实验。 1747通过各种电学实验,在电学理论上作出重大突破。 1748改印刷所为合伙经营;当选宾州议会议员。 1749创办费拉德尔菲亚学院。 1751帮助创办费城医院。 1752作天电传蓄试验—费城电风筝试验;发明避雷针;《电学实验与观察》被发表。 1753因电学研究成果获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金质奖,被推举为皇家学会会员;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授予硕士学位;与人合任此美邮政总代理。 1754作为宾州代表出席在奥尔巴尼召开的殖民地代表会议,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计划”。 1755任费城国民自卫军指挥官。 1757发表《致富之路》(《老者亚伯拉罕的讲话》);在议会提案铺设费城街道;作为宾州议会代表赴英请愿,反对业主在殖民地的免税特权。 1759被安德鲁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1760通过努力使英国王室枢密院决定,殖民地业主的产业必须同样纳税。 1762发明玻璃琴,流行欧美数十年;被牛津大学授予民法博士学位;返回费城;其子任纽泽西州长。 1763巡视北部殖民地邮政,开始改革邮政;反对屠杀一切印第安人,撰写《近来兰开斯特郡一些与本省友好的印第安人惨遭来历不明的人屠杀的实录,及关于这种事情的意见》。 1764在宾州议会选举中败于激进派;作为宾州议会代理人赴英请愿,反对业主劣政。 1766在英国下院为废止印花税事答辩,促进了印花税法案的废除;出访汉诺威;当选汉诺威皇家科学学会会员。 1767初次旅法,受法王接见;受命再任宾州议会代理人;开始筹划实现美洲殖民地西部领土计划。 1768受托担任乔治亚州议会代理人;发表《1768年前美洲人不满之原因》;做关于船速在深水、浅水中变化的实验;开始研究语音学和拼写改革。 1769受托担任纽泽西州议会代理人;再次访法;出版第4版《电子实验与观察》,增加了《哲学题目信件集》。 1770受托担任麻萨诸塞州议会代理人;发表讽喻英美关系的《鹰与猫》等寓言三则。 1771游历英伦三岛;访泰福德的希普利主教;开始写自传。 1772当选法兰西皇家科学院“外国会员”;避雷针尖头、钝头之争。 1773发表《普鲁士王之敕令》;《电学实验与观察》法文版出版;做用油平海浪实验;研究感冒病因。 1774“赫金森信札”事发,被解除北美邮政总代理之职;结识并介绍托马斯·潘恩赴美;开始和几方面英国政要共同作调和英美矛盾的努力;第5版(最后一版)《电学实验与观察》出版;用油平息海浪的实验报告发表;妻子黛博勒逝世。 1775向英呈交《调回驻波士顿驻军的方案》,遭到拒绝;返回费城,途中研究海湾海流;当选北美殖民地第二次大陆会议代表;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委员;和潘恩共同起草宾州宪法;和儿子、加洛维分道扬镳。 1776参加起草《独立宣言》,宣言通过后,任美利坚合众国邮政总长;当选宾州制宪委员会主席;参加同英国将领豪的会谈;奉大陆会议派遣出使法国,途中研究海湾海流。 1777继续从事电学研究。 1778缔结《美法友好通商条约》和《美法同盟条约》;同伏尔泰会见;发表关于北极光的论文。 1779受命任驻法全权大使;出版《政治、哲学论文杂集》;发表改革了的字母表。 1780德文版选集(三卷)出版;发明双光眼镜;研究空气湿度。 1781成为波士顿的“美洲科学艺术学会”会员。 1783英美缔结《巴黎和约》,英国承认北美13州独立;入选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 1784发表《移居美国须知》、《评北美洲野蛮人》。 1785返美;当选宾州州长(1785—1787年三年连任);发明高架取书器;重续自传(1785—1786年)。 1787参加联邦宪法会议,促成宪法通过;“政治研讨学会”成立,担任会长;担任“宾夕法尼亚促进废奴协会”主席。 1788退出政治生活,立遗嘱。 1789撰写《关于奴隶贸易》。 1790逝世于费城(4月17日)。
Oxford A Practical English Grammar《牛津实用英语语法》是牛津大学出版社专门为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学习者编写的学习用书。全书分34章,以词类为纲,用浅易的现代英语对英语语法结构及其习惯用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特别是对外国学习者容易感到困难的项目做了细致透彻的讲解。对于许多意义相近的语法形式和词语在用法上的差别,都作了扼要说明。在每一条说明下面都配有大量典型例句。本书为新第四版,内容更丰富,编排更完善,深入分析各种语法要点和难点,可供中、高级英语学习者使用,也可用作英语教师的教学参考书。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柯林斯英语语法》的体例和所有的英语语法书都不一样,不是按照句型排列的,而是按照表达法和表达功能排列的,而内容也侧重于灵活实用的功能语法讲解,强调语法和词汇的结合。全书涵盖了常用及新近更新的语法知识,例句均取自柯林斯COBUILD英语语料库,另附加标明重要语法点、相关用法、学术英语及商务英语语法知识。内容编排科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现代英语语法工具书,对于中、高级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尤为适用。这本书也有中译本(就是英语语法大全,商务出版的),但其中某些例句做了些处理,内容不如英文版原汁原味。Oxford Learner’s Pocket Grammar《牛津袖珍英语语法》是专为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编写的语法参考书。全书共含180个语法点,内容涉及英语词法、表达等多个方面,讲解细致;各语法点均辅以地道例证,还有实用性颇高的“提示”环节,突出简明、务实的特点。此外,从设计和装帧上也充分考虑了英语学习者的日常需求,方便读者随时检索、翻阅,是少有的“小而精”的语法参考书。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lin,1706~1790)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1706年1月27日生于波士顿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英国移民,从事肥皂和蜡烛制造。由于家庭贫寒,从8岁起只上了两年学就辍学当了学徒,从12岁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以后长期从事印刷工作。他刻苦自学,他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他常常去找别人或书店借书,利用深夜读书,清晨就去归还。他曾以笔名Richard Saunders投稿,报纸编辑以为文章“出自名家手笔”。他不仅从书本上学习各种知识,还辗转到纽约、伦敦、费城等地流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21岁时,他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青年自学团体“共读社”,组织工人、技师、鞋匠、瓦匠、诗人等每周星期五来讨论哲学、科学、技术、文艺问题。这个团体后来发展为1743年创立的美利坚哲学会。1769年他被选为该会的会长。25岁时他又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以后发展为北美公共图书馆。45岁时,他又创办费城学院(即后来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作为政治家,在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事件与富兰克林有关。他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是美国的创建人之一,参与了起草《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1776~1785年他出使法国,他的科学声誉和广博的知识,十分有利于他的外交使命,在他的努力下,1778年缔结了美法联盟。1787年当选为制宪会议代表,担任宾夕法尼亚州最高行政议长。他积极反对压迫和奴役黑人,积极主张废除黑奴制度。 在他的一生中,获得过许多荣誉。1753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利奖章,同年获得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荣誉学位。175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72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的外国院士,1789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的外国院土。 他的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学方面。这在他的一生中只占十年左右。1743~1744年间,富兰克林在费城和波士顿看到了来自苏格兰的斯宾塞(A.SPence)博土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简单的电学实验时,心中激起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展品,一位他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朋友柯林森(Peter Cdlinson)得知后,又给他寄来了大批书籍、电学著作和某些摩擦起电的设备。富兰克林和费城哲学会的朋友们一起进行了许多电学实验和理论探索。 富兰克林在电学上有许多重要贡献通过实验,他对当时许多混乱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充放电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清理。他曾把多个莱顿瓶联结起来,储存更多电荷。他用实验证明莱顿瓶内外金属箔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1747年5月25日他在给柯林森的信中,提出了电的单流质理论,并用数学上的正负来表示多余或缺少这种电流质。他还认为摩擦起电只是使电荷转移而不是创生,所生电荷的正负必须严格相等——这个思想后来发展为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电荷守恒定律。他利用这一理论说明了带介质的电容器原理。 富兰克林的第二项重大贡献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彻底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恐惧。1749年,他的夫人丽达在观看莱顿瓶串联实验时,无意碰到莱顿瓶上的金属杆,被电火花击倒在地,卧病一周,使他更坚定了探讨雷电实质的决心。他一方面列举了12条静电火花与雷电火花的相同之处,一方面通过岗亭实验和风筝实验(1752年6月)给予实验证明。他的一封封书信通过柯林森在英国皇家学会宣读,开始时受到的是嘲笑、怀疑,后来他的论文集《电学实验与研究》出版,特别是风筝实验的报告轰动了欧洲,使人们看到电学是一门有广大前景的科学,避雷针也成了人类破除迷信征服自然的一项重要技术成果,推动了电学、电工学的发展。 富兰克林对大自然有着广泛的兴趣。他研究过物体(尤其是金属)的热传导、声音在水中的传播、利用蒸发取得低温的方法;他还研究过植物的移植、传染病的防治;在横渡大西洋时,他观察了海湾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测量了海水的流速和温度等等。 作为发明家,他发明了高架取书器、老年人使用的双焦距眼镜、三轮钟等。 1790年4月17日他在费城逝世,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只自称“印刷工富兰克林”而绝口不提后半生的重要职务。但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Ann-Robert Jacques Turaot)却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赞语:“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00年至1904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90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参加了纽约律师考试合格后即辍学。 1910年任纽约市参议员,1912年连任。1913年任海军副部长。1921年8月休假期间患脊髓灰质炎症,仍为民主党积极分子,由其妻代为参加会议。 罗斯福努力促进民主党内城、乡两派的团结。1920年作为詹姆斯·考克斯的竞选伙伴参加总统竞选失败。 1920年至1928年在纽约任律师。 1928年任纽约市长;由于对农民实行减税,大得人心,1930年连任。1932年竞选总统,提出“新政”计划,以压倒多数选票获胜。 1933年就职时,美国大多数银行纷纷倒闭,工业生产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6%,失业人数达1300万,农民极为贫困。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表达了他对复兴国家经济的决心。因而怀抱各种不同政见的人都成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顺利实施。罗斯福使其政府成员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党员,也有保守派民主党员;有三位共和党员,还有一位女部长。他的立法计划面向广大选民,设法帮助美国经济中主要的利益集团,并争取共和党员的支持。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农业调整总署,提高农产品价格,恢复农业繁荣;向大中企业贷款,刺激商业;建立专门机构,对失业工人提供救济和就业机会。1936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得到农民、工人和一般下层社会人民支持。第二届执政期间,尽管小有挫折,其新政中许多改革仍然受到大多数人欢迎。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请国会召开特别会议,修改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在“现购自运”的条例下从美国购买武器。1940年法国战败,罗斯福积极作防御准备,决定用参战以外的一切方式援助英国。为英国提供50艘超龄驱逐舰以换取西半球8个基地。 1940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和另一位候选人均表示美国不介入国外战争。但主张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者均支持罗斯福,结果罗斯福获胜连任第三任总统。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国会通过。这一法案使美国可在财政上对英国及其盟国给予援助。1941年8月,他和英首相丘吉尔会于军舰上,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大西洋宪章》,包括民族自决、扩大经济机会、消除恐惧与匮乏、海上自由、裁军等内容。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美国国会应罗斯福之请求,于12月8日开会,4小时内通过对日宣战的决议。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参战后,罗斯福动员了全部工业积极从事军事生产。此时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日之总和;1944年则达到轴心国生产之两倍。战争期间,他将精力专注于战略问题,与盟国磋商未来之和平规划。1943年1月,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他认为战争与和平之维护有赖于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相处颇为融洽。1945年2月三巨头再度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晤,那时欧洲战场战争已近尾声。美国预计日本能再战一年半左右。原子弹虽在制造,但美未曾预计其威力能达到后来实际发生的巨大程度。罗斯福及其军事顾问急欲争取苏联在亚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许诺了对日作战。罗斯福、丘吉尔也在远东向苏联作出让步。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他原拟参加预定于1945年4月27日在旧金山开幕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但自1944年以来健康情况每况愈下。 1944年在总统竞选中,罗斯福曾发挥其最后活力,战胜杜威州长,第四次连任总统。任职后不久即赴温泉休养,1945年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 作为政治家,他在美国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敌认为他浅薄、无能、狡猾、独裁;而其拥护者则称他是美国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卫者。一般人都承认:作为政治领袖,他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纳了各种观点的领袖人物。许多专家认为:尽管偶尔有混乱现象,总的说来,罗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毕竟是很高的。
" Three 3, four 3, five 3 ... ten 3, ... one hundred 3 ..."
扩展资料
英语语法:
1 (see 、hear 、notice 、find 、feel 、listen to 、 look at (感官动词)+do eg:I like watching monkeys jump
2 (比较级 and 比较级) 表示越来越怎么样
3 a piece of cake =easy 小菜一碟(容易)
4 agree with sb 赞成某人
5 all kinds of 各种各样 a kind of 一样
6 all over the world = the whole world 整个 世界
7 along with同……一道,伴随…… eg : Iwill go along with you我将和你一起去
the students planted trees along with their teachers 学生同老师们一起种树
8 As soon as 一怎么样就怎么样
9 as you can see 你是知道的
10 ask for ……求助 向…要…(直接接想要的东西) eg : ask you for my book
11 ask sb for sth 向某人什么
12 ask sb to do sth 询问某人某事 ask sb not to do 叫某人不要做某事
13 at the age of 在……岁时 eg:I am sixteen I am at the age of sixteen
14 at the beginning of …… ……的起初;……的开始
15 at the end of +地点/+时间 最后;尽头;末尾 eg : At the end of the day
16 at this time of year 在每年的这个时候
17 be /feel confident of sth /that clause +从句 感觉/对什么有信心,自信
eg : I am / feel confident of my spoken English I feel that I can pass the test
18 be + doing 表:1 现在进行时 2 将来时
19 be able to (+ v 原) = can (+ v 原) 能够…… eg : She is able to sing She can sing
20 be able to do sth 能够干什么 eg :she is able to sing
21 be afraid to do (of sth 恐惧,害怕…… eg : I'm afraed togo out at night I'm afraid of dog
22 be allowed to do 被允许做什么
eg: I'm allowed to watch TV 我被允许看电视 I should be allowedto watch TV 我应该被允许看电视
23 be angry with sb 生某人的气 eg : Don't be angry with me
24 be angry with(at) sb for doing sth 为什么而生某人的气
25 be as…原级…as 和什么一样 eg : Sheis as tall as me 她和我一样高
26 be ashamed to
27 be away from 远离
28 be away from 从……离开
29 be bad for 对什么有害 eg : Reading books in the sun isbad for your eyes 在太阳下看书对你的眼睛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