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不同
法兰克王国(Frankish Kingdom),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分为墨洛温王朝(481-751年)和加洛林王朝(751年-843年),加洛林王朝全盛时期称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帝国(Charlemagne Empire)是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封建帝国。因建立者查理大帝(即查理曼)而得名。查理原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故又称加洛林帝国。 查理大帝统治时期(768-814),版图西南至厄布罗河,北临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北半部。
2、地域不同
843年,根据《凡尔登和约》,帝国分裂为三部分: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斯海尔德河、默兹河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北起北海,循莱茵河而南,包括罗讷河,直到中部意大利,其国王洛泰尔一世承袭神圣罗马皇帝称号。大体奠定了德意志第一帝国、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三国的雏形。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中一支强大的部落,3世纪南迁进入高卢(今法国南部)东北,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阶段。西罗马帝国开始瓦解时,法兰克人乘机扩展地盘。481 年,克洛维继部落酋长后,开始全力扩张,战胜了匈人,柔然人(阿瓦尔人)和日耳曼部落等法兰克其他势力。
3、分裂
法兰克王国
公元843年《凡尔登条约》签订后分裂为意大利王国、日耳曼王国、法兰西王国三个王国,并分别于911、987、887年覆灭。法兰克王国在日耳曼人所建国家中享国最久,对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和罗马教会在西欧统治地位的巩固起了重大作用。
西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后来的法兰西王国;
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德意志王国,后来与北意大利、波希米亚(捷克)结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
中法兰克王国,后来分裂演变为勃艮第公国、洛林公国和意大利诸国,勃艮第公国、洛林公国先是加入神圣罗马帝国,后分别被法兰西王国吞并。意大利诸国则合并为意大利王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兰克王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查理曼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