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部门不同
法律: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规:国家机关制定的。如: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
办法:是有关机关或部门制定的。
意见:地方政府或者国家机关制定的。
实施细则:授权国务院直属机关制定。
2、特点不同
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规: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条例:内容的法规性,时效的稳定性,制发的独特性。
办法:办法的法规约束性侧重于行政约束力。办法的条款都具体、完整,不能抽象笼统。
意见:内容的多样性,行文方向的多向性,内容的针对性,作用的多重性。适用
实施细则:规范性,补充性和辅助性,操作性强。
3、适用地方不同
法律:全国适用。
法规:行政法规全国适用,地方性法规地方适用。
条例:只能在本地区实施,属于地方法规。
办法:由国家制定的全国适用,地方部门制定的适用于当地。
意见,实施细则:一般由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提出,本一级政府审议并通过实施。
【扩展资料】
1、法律法规具有明示作用。法律法规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普法工作来实现的。法律所具有的明示作用是实现知法和守法的基本前提。
2、条例是国家机关为控制或调整国家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准则而使用的立法性手段,是基本法律制定以前的单项法规,又是制定以后,贯彻实施之前的具体化,细则化,从而保证基本法律的具体实施。条例一经颁布实施,其所涉及到的对象,必须依条款办事,否则将要受到法律、行政或经济的处理。
3、办法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制发时间、依据。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规定制发的年、月、日和会议;或通过的会议、时间及发布的机关、时间;或批准的机关、时间等。有的办法随“命令”、“令”等文种同时发布,这一项目内容可不再写。
4、意见是就贯彻执行上级精神提出带有宣传、引导、说明、阐释意义的指导性文件,语气要相对缓和,不应使用命令行的强制口气。意见中较多地使用说理的表达方式,但说理要求简明,不应用写论文或宣传材料的手法做全面论述。意见大多是就现实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5、细则是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补充说明或辅助性的规定,自然具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特点。细则是主体法律、法规、规章的从属性文件,它对法令、条例、规定或其部分条文进行解释和说明,制定细则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法律、法规、规章条文原则性强而操作性弱的不足,以利于贯彻执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律法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条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办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意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