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一般来说,家长听到对自己孩子的反映比较好,或者是教师的看法与自己对孩子的评价比较一致时,就乐于接受;反之,就难以接受,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向教师表示不满或提出责难。这会影响家、园教育的配合一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上了幼儿园后,第一次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若是一个“低评价”,内心的波澜是难以描述的。但要把握这一个原则,就是要相信教师,相信教师对孩子的态度是比较公正的,评价的依据是比较科学的,在此基础上,要冷静地、理智地思考教师对孩子的评价与自己对孩子的评价产生差距的原因、教师的评价是根据教育要求,着眼于孩子全面发展,侧重个性及品行培养;而家长从感情出发,“望子成龙”心切,往往更习惯于孩子的某方面长处,特别是重视孩子智力方面的表现;教师面对的是众多同龄儿童组成的群体,所以教师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是在这一群体之中相对比较而言的。这样一分析,就觉得教师的评价比较客观和公正了。 有的时候,家长知道教师的评价的比较正确的,但感情上又一时转不过弯来。在这种情况下,可亲自去观察,分析孩子在园内种种活动的表现。如,参加家长开放日的全部活动,观察孩子及其伙伴的表现;利用送、接孩子的机会观阅与孩子同班所有小朋友的绘画、泥工、小制作等作品,以及根据班级的具体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考察孩子。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的情况,从感情上接受教师对孩子的评价。 其实,从根本上说,对同一孩子评价上的差距往往是由教育思想上的差距造成的。因此,作为家长,要想使自己对孩子的评价也比较符合教育的要求,符合孩子本身发展的实际,就要多学习一些有关幼儿心理、幼儿教育的书刊,并多向教师请教。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在园内与家内有着不同的表现,某些“过人之处”未被教师发现的情况也可能存在。这就要求家长如实地向教师介绍,教师也应尊重家长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