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爱ài〈动〉(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love]惠,爱也。——《尔雅》爱施者,仁之端也。——《说苑·说丛》君子自爱,仁之至也。——《法言》爱亲者不敢恶于人。——《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公夫人甚爱女。——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唐·韩愈《师说》非疏骨肉爱过客。——《韩非子·五蠹》。又如:爱幸(喜爱宠幸);爱乐(喜爱);爱敬(亲爱恭敬;喜爱敬重);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男女间有情 [love]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卷二十九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战国策·齐策》。又如:爱色(喜欢女色)喜好 [like;be fond of]爱听古人节义事。——清·袁枚《祭妹文》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爱莲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又如:爱玩(爱好玩赏。后用以指爱好的玩物或对游玩的喜好)爱护 [care for]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好自将爱,一年便健。——《三国志·方伎传》。又如:爱人以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帮助他人);爱物(爱护万物)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be apt to;be in the habit of]。如:爱发脾气;爱下雨爱惜,珍惜 [treasure;cherish]爱莫助之。——《礼记·表记》。注:“犹惜也。”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苏轼《留侯论》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不爱死,义也。——柳宗元《驳复仇议》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又如:爱身(爱惜生命,贪生怕死)舍不得;吝惜 [stint grudge]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又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汉·贾谊《过秦论》。又如:爱吝(爱惜,吝啬)贪 [be greedy for]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宋史·岳飞传》友爱 [friendly affect]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怜悯、怜恤、同情 [take pity on]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鄙bǐ<名>(形声。从邑,啚(bǐ)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同本义 [Bi,five hundred families]鄙,五酂为鄙。——《说文》采邑;小邑 [city;small city]辩其邦国都鄙。——《周书·职方》。注:“邑曰鄙。”四鄙入保。——《礼记·月令》。注:“界上邑。”又如:鄙野(郊外偏远的地方);边鄙残破边邑;边境 [border]群公子皆鄙。——《左传·庄公二十六年》。注:“边邑也。”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蜀之鄙有二僧。——清·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又如:鄙疆(边境);鄙县(边鄙小县);鄙邑(边城)郊野;郊外 [outer suburbs;outskirts]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史记·李将军列传》又如:鄙生(乡野儒生)--------------------兵bīng<名>(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同本义 [arm;weapon]兵,械也。——《说文》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army;troop]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改gǎi〈动〉(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同本义 [change]改,更也。——《说文》又如:改容加饰(改变神气而加以奖饰);改适(改嫁);改教(改任执教);改律(改变法规);改视(改变看法;另眼相看);改节(改变节操)改正;纠正 [correct]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又如:改励(改过自勉);改悟(醒悟改过);改悛(改悔)修改;修订 [revise]。如:衣服太大,往小里改一改;改作文;改文章;改纂(改写);改笔(指修改后的文字)-----------------------------若ruò<动>(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同本义 [be obedient to]若,顺也。——《尔雅·释名》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如同;像 [like; as if]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择菜 [trim vegetables]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说文》引申为选择 [choose]《晋语》秦穆公曰:“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同,相当 [be equal to]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及;到 [arrive]病未若死。——《国语》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match]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诺,应允,后作“诺” [promise]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步骑之所蹂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对付,处置 [treat with;handle]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安ān〈形〉(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同本义 [peaceful;quiet;calm;tranquil]安,定也。——《尔雅》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安逸,安乐 [easy]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君子食无求饱,居主安。——《论语·学而》。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安详,从容不迫 [composed]。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安宁 [peaceful]毅良久稍安。——唐·李朝威《柳毅传》。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缓慢 [slowly]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被bèi<名>(形声。从衣,皮声。本义: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同本义 [cotton-padded quilt]被,寝衣,长一身有半。——《说文》翡翠珠被。——《楚辞·招魂》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史记·货殖列传·序》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如:棉被;夹被;毛巾被;被窝(覆以棉被,容人安睡的地方);被卧(睡眠用的被子)表面 [surface]-----------------------------倍bèi<动>(形声。从人,(tǒu)声。本义:通“背”。反;背向)同本义 [back towards]倍,反也。——《说文》倍正南方。——《周髀算经下》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传》背弃;背叛。后作“背” [abandon;betray]无倍畔之心。——《汉书·贾谊传》又如:倍畔(同背叛);倍上(背叛尊上)通“背”。违反;违背 [violate]倍本弃事而安怠傲。——《墨子·非儒》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大臣者,危主也。——《管子·任法》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又如:倍言(违背信约);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加倍,照原数等加 [double]为近利市三倍。——《易·说卦》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晁错《论贵粟疏》又如:倍日(一天时间当两天用);倍半(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倍多(成倍增加)通“背”。背诵 [recite from memory]郑注:“倍文曰讽”。——《周礼·大司乐》读书倍文,功力兼人。——韩信《韩滂墓志铭》又如:倍文(背诵书文);倍讽(背诵);倍读(背诵)--------------------------------本běn<名>(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同本义 [root of a plant]本,木下曰本。——《说文》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本宗族 [patriarchal clan]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又如:本宗(犹祖籍;本宗族);本种(自己的种族)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foundation;basis;origin]君子务本。——《论语·学而》今背本而趋末。——汉·贾谊《论积贮疏》然墨之道,兼爱为本。——马中锡《中山狼传》又如:治本(从根本上加以处理);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母金,本钱 [capital;principal]子本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又如:亏本(损失本钱);本钿(方言。本钱);本银(本钱,资本)根源,本源 [source;origin]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盖亦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为是者有本有原。——唐·韩愈《原毁》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缘(佛教语。由来,缘起);本由(根由)古代指农业生产 [agriculture]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贾谊《论积贮疏》又如:本富(指经营农业致富);本穑(犹稼穑);本农(农业。古以农为本);本业(指农业)底本 [a copy for the record or for reproduction;master copy]今存其本不忍废。——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又如:本文;稿本;脚本;话本;剧本;歌本奏章 [memorial to an emperor]。如:本章(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奏折);本奏(即奏本)书册,本子 [book]。如:本子(书本)若止印三二本。——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又如:普及本;宋本;刻本;节本;合装本。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base on;in according to]亦先有所本。——蔡元培《图画》---------------------------病bìng<名>(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同本义 [be seriously ill]病,疾加也。——《说文》又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illness;sickness;disease]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性伤谓之病。——《荀子·正名》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史记·留侯世家》又如:病笃(病势沉重);病疽(毒疮类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扰);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缺点,毛病,瑕疵 [fault;defect]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唐·韩愈《原毁》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宗臣《报刘一丈书》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司马光《训俭示康》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赘的字句);语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点);毛病(缺点);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疾苦,痛苦 [hardships;painful;sufferings]长其孤,问其病。——《国语·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