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目前有300—600万吉普赛人散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家园,生活与那永无止境的道路一起不断向前延伸。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坐着颠簸的大篷车;而乡下的吉普赛人干脆把衣物和孩子背在背上,步行前进。他们的理想是充分享受漫步的自由与快乐、在无尽的星光下安然入梦。这个神秘的民族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引起了人们无穷的兴趣:他们来自何方?哪里曾是他们的故乡?关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个谜。 一种观点认为,吉普赛人的故乡在埃及,英语“吉普赛”便是“来自埃及”的意思。这主要源于两个民间传说。一个是在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彻底消灭基督教,决定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命令一位埃及铁匠打造铁钉。铁匠拒不从命,罗马统治者恼羞成怒,下令把他驱逐出境。于是,一大批信仰基督教、同情耶稣的人和这位铁匠一起离开埃及,到异乡流浪。他们就是吉普赛人的祖先。另外据法国人记载:1427年冬天,一些吉普赛人来到巴黎,他们自称祖籍在埃及,原来信仰基督教,后来因为阿拉伯人入侵,被迫改信伊斯兰教。这种行为引起了当时欧洲有权势的基督教徒的不满,认为这是背弃上帝。后经欧洲统治者协商,决定除非有教皇批准,吉普赛人不得在国内拥有土地,并勒令他们到罗马朝觐教皇,祈求宽恕。后来教皇又要求他们必须在欧洲流浪7年,途中不得在床上休息,以表示对上帝的虔诚和忏悔。从此,本已失去家园的吉普赛人再次离开了他们的立足之地,过上了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 学术界一种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吉普赛人来自印度。德国学者鲁迪格、格雷尔曼和英国学者布赖恩通过比较发现,吉普赛方言中的许多词汇和印度梵文及印地语非常相近,吉普赛人人的祖先很可能居住在印度。后来学者们进一步研究了吉普赛人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发现它与早先居住在印度的多姆人很相似。比如他们都以卖艺为生,没有固定的职业;大多数人能歌善舞,精通占卜术,并有制造金属器皿的技能。还有,他们使用的风箱简直一模一样,都是皮革做成的两个口袋,用脚踏鼓风。由此断定,吉普赛人应该是多姆人的后代,但他们为何远走他乡,流迹天涯,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无庸置疑的一点是:不管走在哪里,吉普赛人都备受歧视,命运坎坷。历史上,西班牙君主曾限定他们在60天内放弃流浪生活。菲利普三世禁止他们使用自己的名字、服装和语言,“以便于这种生活方式永远毁灭和被人遗忘”。在菲利普四世和五世时期,西班牙的法律更加严厉,到1783年,吉普赛人被禁止从事传统行业、养马、甚至离开住所。17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干脆驱逐吉普赛人,用火烧他们,甚至在他们喝的水里下毒。在罗马尼亚,一些吉普赛人被当成奴隶一样买卖。几个世纪的迫害与歧视在二战时的大屠杀中达到顶峰:近50万的吉普赛人和犹太人一起死在希特勒的纳粹集中营。 值得庆幸的是,如此悲惨的境遇,丝毫没有改变吉普赛人乐观开朗的性格,他们天生不懂得忧愁。就像谚语里说的:“今天我们大吃大喝,明天我们忍饥挨饿,后天我们又饱餐一顿。”相传在很久以前,吉普赛人用石头建了一座教堂,塞尔维亚人用乳酷建了一座教堂。建好后,双方决定交换,吉普赛把自己的石头教堂送给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人把乳酷教堂送给吉普赛人。结果怎么样?吉普赛人立刻吃掉了乳酷教堂。这充分反映了他们随遇而安、及时享受生活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