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孔雀(kongque)脊椎动物,鸟纲,雉科。孔雀多为两种,一种生活在南亚,叫蓝孔雀。另一种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和东南亚,叫绿孔雀。绿孔雀的雄鸟体长约2。3米(其中尾屏长约1。5米)。羽色极为华丽,有翠绿、亮绿、青蓝、紫褐色,多带有金属光泽。
二、头顶上长着1簇直立的冠羽(扇形),长约11厘米。尾上覆羽延长成尾屏(勿错认为“尾羽”),上有五色金翠线纹,散布着许多近圆形的“眼状斑”。眼状斑从内向外由紫、蓝、绿、褐、黄、红6种颜色组成,开屏时特别艳丽。雌鸟无尾屏,羽毛颜色也不鲜艳。1雌1雄,或1雄数雌活动。性情胆怯,栖于山脚一带溪河沿岸或农田附近,寻食种子,浆果等,有时也吃蟋蟀、蚱蜢及小蛾等昆虫。
三、春夏间1雄配数雌,连同幼鸟结群活动;秋冬时群集更大。不善飞行,遇敌割时,能突然开屏,抖动眼状斑来恐吓敌人,或迅速逃至密林中隐蔽。为留鸟。除供展览观赏外,羽毛可作装饰品。虽对农作物有一些危害,但由于野生种数量稀少,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四、孔雀胆小怕惊吓,要求环境安静,场地清洁干燥,任何嘈杂和突发高频声音均会引起雀群受惊骚动乱窜,并发出受惊的叫声:如产蛋期间受惊,立即引起产蛋率和受精率下降。
五、饲养孔雀的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干爽,环境安静的地方。栏舍结构主要考虑要有良好的光照,栏舍干燥和有充裕的活动场地等。
六、 孔雀食杂食粗饲,主要吃川梨、黄泡的果实、幼树枝叶、芽苞、蘑菇、草子、豌豆、稻谷等植物和农作物,也吃蚱蜢、蟋蟀、蛾、白蚁、蝽蟓、蚯蚓、蜥蜴、蛙等动物性食物。在圈养情况下以玉米、小麦、糠麸、高梁、大豆及大豆饼和种青草为主,喜欢吃梨、黄泡等果实,也吃稻谷、芽苗、草籽等食物,此外还食用一些昆虫如蟋蟀、蝗虫等,和一些小型爬行动物。
扩展资料:
孔雀的繁殖方式
蓝孔雀的繁殖期3-6月,绿孔雀的繁殖期为6-12月。营巢于灌丛中的地面凹坑上。此时雄鸟的羽毛特别绮丽。常见数只雄鸟追随于雌鸟周围,并把艳丽夺目的尾上覆羽(即尾屏)展开如扇状,不断抖动,并相互摩擦而发生“沙—沙” 的音响。
雄鸟为争雌还发生格斗。巢营于郁密的灌木丛、竹薮等的高草丛间。巢异常简陋,在地面上稍挖成凹窝,并衬以杂草、枯枝、落叶、残羽等。雌鸟每隔一日产一卵,多在黎明产下。卵每产4-8枚,一般为5-6枚。卵呈钝卵圆形,壳厚而坚实,并微有光泽;呈乳白,棕或乳黄色,不具斑点。
孵卵由雌鸟承担,经28-30日才孵出雏鸟,雏鸟有隐蔽于雌鸟尾下的习性。生长缓慢,第一年的幼鸟与雌鸟略同,而雄性幼鸟的颈部则色彩较鲜艳。第二年的幼鸟与同性别的成鸟相似,但雄的不具尾屏,脸上裸露部呈蓝色和黄色,第三年才被有成年的羽衣,此时雄性幼鸟具有完全成长的尾屏。
刚果孔雀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何时生儿育女完全取决于当地雨季到来的日期,雄鸟在茂密的灌木丛深处用枯枝败叶搭窝,在雌鸟孵卵期间负责保卫工作;雌鸟每次产卵3-4枚,卵呈漂亮的奶油褐色,孵化期约26-28天,幼雏出壳后由双亲共同抚养,1-2年后性成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