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简称是澳。
澳门(葡语Macau、英语Macao),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北邻中国广东珠海,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临南中国海。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并将此辟为殖民地。
经过400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澳门回归中国之后,经济迅速增长,比往日更繁荣,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典范。澳门是一个国际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其著名的轻工业、旅游业、酒店业和娱乐场使澳门长盛不衰,成为全球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
扩展资料:
澳门的名称改变和所属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澳门古称濠镜澳,与香山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春秋战国时期早些时候,香山已属百粤海屿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澳门就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地的番禺县。公元331年即晋朝咸和6年,澳门随香山属东官郡地。
公元590年即隋朝开皇10年,香山由东官郡改属宝安县地。南宋时期,澳门属香山县。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宋幼主赵昺于1279年在澳门海域里淹死。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
1557年,葡萄牙人向当时明政府取得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明代史书中记载澳门为“蚝镜”(濠镜),澳门当时是葡萄牙与中国贸易的主要补给港口。葡萄牙人占领后,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
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原属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最初由果亚亲王管辖,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1640年当葡萄牙摆脱西班牙统治后,因澳门未曾投降于西班牙。
于是被授“天主圣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称号。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中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亦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省份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