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是一座远离远离喧嚣闹市的象牙塔,在里面既可以学习到广泛的知识还可以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业精进的同时还可以修身养性成就一个更优秀的自己。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对大一新生的建议首先是与舍友建立起和谐友善的关系;其次是适当地参加一到两个社团组织;再者是学业跟得上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份相对轻松的兼职;另外是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养成一个优秀的学习风格;最后是如果遇到一个合适且优秀的异性不妨可以大胆追求。需要从以下五方面来阐述分析作为一个过来人对大一新生的具体建议。
首先是与舍友建立起和谐友善的关系,在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对于大学校园的环境都是很陌生的,并且对周围的同学也是处于一个相对陌生的状态,这个时候最先认识的一般都是自己的舍友,因为来到大学是需要先到宿舍进行报道的。我还记得刚布置自己的大学宿舍的时候我们几个舍友都会互相帮忙,毕竟一方面是为了彼此熟悉,另外一方面是让对方收获彼此的一份好感,大学期间参加很多活动或者去上课的时候都是与舍友共同并肩而行的。所以对于舍友的态度必须是友好的,并且尽可能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同时如果有矛盾应该及时化解,这样子大学校园生活才能惬意地开展起来。
其次是适当地参加一到两个社团组织,对于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之后不仅应该以学业为重,同时还应该全面地发展自己的德智体美劳,这样子将来踏入社会之后才能有更多的条件去选择一个自己所热爱且合适的工作。而大学校园内部的社团组织活动常常都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处理事务协商能力而开设的,选择社团组织其中一个最好是运动类的,另外一个最好是文化类的,这样子既可以满足锻炼身体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使得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熏陶升华。
再者是学业跟得上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份相对轻松的兼职,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在大学期间都希望可以与更多的同学进行互动,在学校放假闲暇之余可以去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野外露营,或者是去一些大型商超进行逛街闲聊,亦或是组织一些群体性的烧烤活动,这些都是需要付出一定经费的。所以大学生如果有一份合适且轻松的兼职,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自己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使得大学生活期间有更多的生活费用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一方面是常常可以使得自己的心境更加愉悦,另外一方面是可以积攒自己的人脉资源。
另外是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养成一个优秀的学习风格,相信每一位大学生在高中时期那么努力学习都是为了能够进入一所重点大学,进入大学后也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优秀的学习习惯,这样子不管是今后想要深造考取研究生或者是踏入社会工作都可以使得自己在大学期间被更好地打磨成一个优秀的自己。在大学期间可以学习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不仅限于课本,同时还有很多课外甚至是社会上的知识,应该时刻抱着一个空杯心态来学习,这样所达到的学习效果才能是最佳的。
还有就是如果遇到一个合适且优秀的异性不妨可以大胆追求,尤其是对于男性同学而言更是应该如此,因为男性同学的恋爱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同时作为一个男同胞遇到喜欢的人就应该大胆追求脸皮还是应该厚一些的,这样子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虽然老师很少主动告诉学生大学可以尝试开展恋爱活动,但是我认为大学的含义是广义的,只有在大学综合性地发展才能赢得未来,而找对象的问题最好是在大学期间就得到解决,这样子可以使得自己有更加专注的心思来投入到自我成长的轨道当中,毕竟如果将来走出社会再去寻求找对象的机会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大一新生进入校园的注意事项:
进入校园后应该优先到自己的宿舍去报道登记,并且结识自己的舍友,同时约上自己的舍友去熟悉校园的环境,上课的时候最好是能与舍友结伴而行。同时在大学期间应该主义综合性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样子才能更好地打磨自己,并且大学期间如果遇到合适的异性应该尝试进一步发展关系。并且在大学期间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要非常明确,同时要知行合一,才能在学业上学有所成。
一、个人情况:
华政本科考人大研究生(一战、非双考)专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成绩总399,政治81,英语一77,环境法学123,法学综合118.成功上岸中国人民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二、择校原因
法学院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全国首批获准在法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了全部的二级学科。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含所有二级学科)1个(法学)、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4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全部博士学位学科点)。拥有1个本科专业(法学),1个第二学士专业(知识产权),1个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院自1950年至今已毕业学生两万余人,培养各类培训生、进修生、法官、检察官、律师、高校教师和国家机关公务员等30余万人。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共和国法治建设的优秀人才。现有在校注册学生2500余人,以研究生为主体,本科生约占五分之一。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良好的教师队伍,其中既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法学家,更有一大批在全国法律界和相关学科有影响的中青年法学家,先后有9名教授13次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过法制讲座。所以中国人民大学是很好的选择。
三、初试经验分享
(一)法学
法学综合:复习资料用的教材+司法考试的内容。前期把教材看了一遍,大家也知道民法的教材有多厚,所以看一遍根本没啥大的印象。主要是看完教材之后的记忆工作。在记忆的过程中,如果要是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大家还是要结合教材来看,不能一味地依赖笔记而忽视了教材。
或者你自己在看教材的时候觉得可以出考题的内容,也可以整理到笔记上记忆。关于记忆方法,我当初差不多是安排一天背诵两门法学综合+专业课+英语,比如1.1-1.15号每天背诵民法+《民诉诉讼》+英语+环境法,1.16-2.6每天背诵法理+刑法+宪法+英语+环境法,循环往复,一遍一遍进行,一遍比一遍花的时间少。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法大没有官方推荐的教材,但是历代考研的师兄师姐们都是用的汪劲的《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之前我们用的是第三版,现在好像已经出第四版了,大家记得要用新版。
因为最近几年环境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变动比较多,所以一定要多关注新变动的内容。专业课的难度是要比法学综合的大的。我个人感受,法学综合难度不大,只是题量比较大,所以答题过程中一定注意分配好时间;而专业课,题量不大,时间充足,但是有一些题目是需要你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展示的,而不仅仅是记忆的内容。这也是在考察你的专业水准如何。所以复习专业课一定得深入、全面,市面上没有复习资料没关系,把教材吃透!(一定不要忽视脚注!我们考试那年就考到了脚注的内容)同时,关注热点问题,新修订的法律一定要看啊,并且最好了解一下修改了哪些内容。总之,专业课的复习一定要“专业”,要有深度,以教材和重要法律法规为主,如有余力可以上网搜搜新近的论文关注一下研究热点,或者结合其他环境法教材进行复习。
个人认为,历年真题看看即可,结合答案看一下出题的方式和风格,有时间做真题不如多背几页笔记。模拟题和押题我反正没买,可能会有中的吧,我不清楚,但是讲道理,自己复习出感觉来了也能押中题啊。我法综分数算是比较高的了,因为好巧不巧我进考场前和考前一晚上看的内容考试的时候全考到了总之,与其信押题,不如多背笔记。
英语
英语是一门重视基础和积累的学科,分与练习是分不开的。准备阶段,计划考研的大家可能没有将部重心放在考研的复习上,但事关英语的有些事儿,可以早早地开始准备了。
1、对自己的英语进行评测
考研英语是所有备战考研的小伙伴们都要准备的。因此,考研君建议小伙伴们先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做一个比较客观的测评,便于对照自身的水平合理的制定英语复习规划。
2、单词贯穿复习始终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虽然考研英语没有直接的词汇题,但单词依然是重点,而且单词要从头记到尾。
在基础阶段,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版本的单词书,我选的是《考研英语词汇》,初期主攻单词,中后期单词也要一直贯穿始终。因为越是到了复习备考的后期,时间越是不够用,前期打好基础很重要。
3、攻克长难句
考研英语中的长难句则是很多小伙伴的噩梦,总是出现在英语阅读题和翻译中的关键处,让考生为一个两分的题目绞尽脑汁,因此一定要提前攻克长难句。可以看看《不就是语法和长难句吗》这本书对我的帮助真的大。
在考查英语综合能力的写作模块,英语词汇和语法的作用就会显得更加突出。没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支撑,整个英语写作就无从下手,因此一定要在基础阶段完成并掌握好考研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4、试题不可少
英语科目没有确定的资料,值得参考的部分是试题。尤其是近十年的试题,非常宝贵。建议把近十年的试题放到第二轮强化阶段和第三轮的冲刺阶段,反复使用。
这不代表基础阶段不需要看试题,基础阶段的复习可以用近十年之前十年的试题。这个部分,当作语料来使用就好,不过分纠结。基本的要求是,疏通生词,看懂长难句,疏通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作文:作文课程推荐石雷鹏老师+潘赟老师,书籍我推荐红宝书,真的很好用。在7、8月份我用吃饭的时间就把石老师的作文课刷完了。老师非常幽默且除了前两节方法论课,课长为一个小时,二倍速正好是一顿饭的时间且非常下饭。他的方法是大小作文各一套模板以应对所有题目,我认为非常实用。在复习的冲刺阶段,建议大家学习潘老师的9宫格方法。同时,她的押题文章在考前可以反复阅读,压中题很难,但其中的写作思路非常值得学习。
(三)政治
考研政治复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掌握四阶段复习法则,循序渐进,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就会事半功倍。
1、第一阶段
时间:政治大纲解析出版之前(政治大纲解析出版时间大约为:8月下旬—9月上旬);
资料:历年试题及前人的复习经验,肖1000.
任务:了解考研政治由哪几门课程构成,每门课程的分值、地位及学科特点是什么。
2、第二阶段
时间:政治大纲解析出版之后的两个月之内;
资料:辅导书、试题及习题集,徐涛老师的书籍和网课。
任务:辅导书与习题集一定要尽量选取,按照当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编写的书籍。经过这一段的复习,要达到熟悉重点知识点,了解基本知识点。
结合试题来做选择题,认真研究试题的题干及选项,分析正确选项的特点,分析错误选项的陷阱以及常见套路。做材料题时,要学会如何分析出答题点,要注重材料题问题的本质,分析题眼。
3、第三阶段
时间:11月份
资料:串讲教材,肖八及时事政治书。
任务:在这一阶段里,可以结合串讲来做肖八。时事政治的复习资料五花八门,可以根据自己的精力选择厚书或者薄书,平时多翻翻看看加深记忆,不需要部背诵,记住关键词句就可以。
4、第四阶段
时间:12月
资料:背诵的资料及多套模拟题(肖四为主)。背诵资料好是自己前段复习期间整理出的笔记,因为是自己整理过并看过很多遍的内容,背起来会很效。
任务:如果买的模拟卷太多了做不过来,可以重点做选择题部分,整理分析错题,主观题可以直接分析答案,学习如何将知识点与案例进行结合分析,也可以直接背客观题答案的知识点部分。在这一阶段里,建议大家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模拟,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完成,尤其是主观题,一定要动笔完整写出来。出现错误的地方,赶紧回顾教材,查漏补缺。
四、复试
复试的作用不容小觑,大家仔细观察复试成绩表可以发现高分被刷和低分逆袭的例子,我自己也得以通过复试将总名次提升了20名左右。同时,由于研究生招录都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所以咱们作为小众专业,尽管在复试中有可能竞争并不激烈,甚至“没有”竞争,亦不能掉以轻心,需要拿出初试的劲头,做好充分准备。同时,由于咱们专业招生人数少,导致容错率低,一些年份的复试比也可能很高,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即可。
在复试中,谈吐、临场应变、细心准备、态度认知、放松和遇事不慌的心态和综合能力是考查的重要方面。尽可能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礼仪和非常非常想到本校本专业求学的愿望和决心。
(一)专业课笔试
复习范围和方法同初试,重点依然集中在蓝皮书总论部分,反复背诵几遍,达到熟练的程度,注意一些基础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建议运用知识框架图,这样可以掌握得更加清晰。分论也需要捎带看看。除此以外,还要阅读人大环境法老师最近5年的论文,国内环境法近3年重要刊物的论文尽可能多一些了解,可以熟悉其中的观点,并拎出框架。最后是热点,需要结合知行法学的环境法热点分析进行复习,其实热点也就是近几年的论文。根据上一届环境法小姐姐的经验,在复习的同时可以将相关热点的背景知识也复习一下,并结合法条,至少熟悉一下法条内容。此外,对于某些问题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
所谓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是同一场,对综合素质的考查蕴含在专业课面试中。本场面试主要环节是自我介绍、抽题、1分钟(抱歉具体时间我有些记不清,大概是这么久)准备、回答题1、1分钟准备、回答题2、老师追问,若还有剩余时间,老师会询问自己有无补充。面试过程中会允许携带笔和一张A4草稿纸。我的感受是准备时间实在太短,在这个时间内想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些答案对我来说不太可能,所以说功夫在平时,如果平常准备充足了,这1分钟对于回忆知识点还是够用的。
自我介绍部分没有限时,我是按1分钟准备的,大家也可以准备长短两个版本。我的主要内容涉及本科学校、报考环境法的理由、本科期间参加的相关公益活动和学术项目。老师追问部分既可能针对专业知识,也可能针对和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内容,没有一定之规,但不用担心,多多少少能够说出一些内容。
英语面试
英语面试首先要保证说的内容充足,其次需要有条理,可以适当运用“第一”“第二”这些表达,最后同样要注意眼神交流、礼貌、微笑。视频面试中的眼神交流则体现在盯住自己的摄像头。
在具体的准备上,首先,我学习了法律英语,用的是《法律英语教程》(宋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师版与学生版)。这套书主要是分不同的法律部门对英美法做介绍,涉及很多法律英语专业词汇,我是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查清每一个生单词(意思和读音),并对照教师版中的译文理解该篇文章,而且每天会花一个小时左右背诵这些生单词。其次,我也和语伴运用经济学人考研英语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作为训练的素材,相互提问。最后,我复试复习全程都做了雅思的精听练习并用该材料做了跟读训练。
五、结语
个人觉得环境法在复习过程中不仅不枯燥,还十分鲜活,与其它科目相比,难度也并不大。同时,在复习备考的同时得到了老师同学太多太多的帮助,希望借此机会再次表达感谢!祝努力的大家稳稳上岸,一起做环境法领域的浪花!
作为一个曾经差点上当受骗的大三学姐。我对大一新生的建议有不少。
1.首先,刚去学校报到的第一天,肯定会有自称是学姐学长的人,主动的帮你拿行李给你带路。然后在路上跟你聊天套近乎。不要被骗了,没有那么多热心的人会主动来帮你。他们只是为了引你上当去买所谓的校园卡。骗你说这个卡你想退随时都可以退,实际上是有签约年限的。提醒各位学弟学妹们,如果想要办校园卡,一定要到正规的营业厅去办。
2.到了宿舍你肯定要选床位。如果你的宿舍是4人宿舍上床下桌的那种。那肯定无所谓,选上铺还是下铺了。还是要选择靠近门的那个床铺。如果选择靠近里面的床铺,比较靠近空调。夏天空调一开,冻的你都睡不着。如果你的宿舍是是上下铺的那种,尽量选择住在上铺。一方面住在上铺,隐私空间比较大,买一个床帘。帘子一拉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住在下铺,别人可能会随便坐你的床,或者是经常在你的床上换衣服。而且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关灯这些事情肯定是让你来干的。
3.进入大学以后,尽量选择担任班干部的职位。也可以参选学校学生会的职位。但是不要参加太多的社团,在社团里担任过多的职位。选择班干部的职位,对你的综测评分还有进入党员部队都很有帮助。但是担任太多社团的职位。不仅学不到任何东西,还会耽误很多课余时间,浪费很多没有必要的精力。如果你的兴趣很广泛,想多参加几个社团也是可以的,但是尽量不要在社团里担任职务。
4.进入大学一定不能挂科。大学不像是之前老师所说的,进去就可以放松了。照样需要你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在学习上。而且一定不要挂科,否则会影响你的平时成绩和综测分。也会影响你入党。
5.这条虽然看起来有点搞笑,但是确实是事实。那就是大一如果不脱单,基本上大学你就脱不了单了。大一刚进学校对学校有新鲜感,对恋爱也很好奇,所以创造恋爱条件的机会更多。但是到了大二大三就是老油条了,基本上就是宿舍,食堂,班级三点一线没有其他的去处。都是想谈恋爱,但是都不付出行动。所以想脱单的学弟学妹们,大一就要努力了。
进入学校以后不需要跟某些学长学姐们打好关系。你只需要加入学校的表白墙呀,或者是二手群呀等等的学校的群。有问题的话就可以在群里问,学长学姐都很乐意回答你并且去帮助你。
学习 碰撞 成长 -- 国培(2019)初中英语 开篇语 带着希冀与期盼,带着憧憬与梦想,我们走进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培训中心-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参加了2019 “国培计划”国家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聚焦教学重难点问题,助力教师综合素养与教学四力提升”目标的指引下,我们与大家零距离接触,通过聆听专家讲座、案例研究、小组讨论、下校观摩、点评指导、总结反思等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学思路。在这里,我们,在参与中历练,在历练中反思,在反思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课程设计及解读 10月30日上午首先文秋芳教授激情饱满地为我们解读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培计划”课程设计》,让每一名学员在振奋中期待充实的每一天。 国培十年总结 其次在学术报告厅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王定华书记为我们慷慨激昂的致辞,随后吉林省教育厅、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师范大学、高教社教师发展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先后介绍了他们的十年国培路,最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作了《明确方向 抓好落实 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型队伍》的主题报告。上午的培训直到12:40结束,但我们每个人都意犹未尽,特别是王定华书记的致辞和任友群司长的培训,给我们每一个人上了很好的思政课,立德树人、更行理念、示范引领……我们责无旁贷!第一模块 思辨英语 总体解读孙有中教授,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学院院长。从事跨文化传播、美国思想文化和英语教育研究、英语专业人文思辨研究。2019.10.31孙校长为我们2019英语国培生进行了《理解思辨英语教学》的专题讲座。讲座引人入胜,精彩纷呈,意义深长孙校长在讲座中主要阐释三个方面的观点: 1. Why critical thinking? 2. What is critical thinking? 3.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Think English. 讲座期间孙校长既引用了朱熹的诗句,又借鉴了布鲁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孙校长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讲解使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讲座后,我们仍是意犹未尽,畅享其中!孙校长说,我们都是dreamer!相信我们将在思辨英语教学之路上共成长,努力成为有思辨能力的创造型教师! 思辨英语精读教学模式10月31日下午,在外研社会议中心的学术报告厅,来自祖国各地的国培学员与河南班老师们一同聆听了由北京外国语学院夏登山副教授主讲的《思辨英语精读教学模式》报告。夏副教授依托《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精读》的具体教学材料及活动设计,与参班教师分享了精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思辨能力,如何培养人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及如何基于跨文化教学原则、实施跨文化能力培养。夏副教授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基于材料和逻辑的内省与反思、以思辨为原则的提问与讨论、以知识和实践为目标的阅读与汇报,并指出可通过苏格拉底提问法、为学生搭建脚手架等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夏副教授提出了对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并破译如何使英语学习不成为一种负担。鼓励各位老师基于教学开展相关研究,不断改进教学。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思辨能力的定义、原则和方法,加深了我们对思辨能力的理解,也对在教育过程中如何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有了更系统、更明确的想法,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和科研的开展更有信心,为自己以后的个人成长提供了新的学习路径。从ignorant到confused,再到thoughtful,我们一直在成长…… 思辨英语听力教学通过今天听南京外国语大学王艳博士的讲座,深深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水平的薄弱。原来一直以为自己在家乡的小天地里是“资深”教师,现在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今天了解了什么是思辨听力(critical listening),根据听力的目的的不同,听力还分为多种,也了解了听力的内容还可以多种多样。从教育目标来看,外语教育不仅要实现提高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工具性目标,还要达成人文性目标。也了解了学生听力中常见的问题。所以在今后的听力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仅仅是听,然后选择正确答案,还要根据听到的内容,判断说话者的意图,所谈论的内容是否可信,详实,也可以通过对听力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听前,老师可以先预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如果学生听不懂材料,老师要分析原因,是学生走神,生词太多,语速太快,听力话题太陌生等,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下次听力课时及时改正,做好听前准备工作,例如准备词汇,文化背景知识等。在听的过程中,要反复聆听,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遇到障碍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映,及时发现学生听不懂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在听力之后,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练习,比如先小组内讨论,或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材料,两人或者小组表演听力对话等。听力之后老师要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聆听更多相近话题的材料。 总之,听完本节课后,受益匪浅。思辨英语写作教学 ---慎思以促写 明辨以成作 11月1日,我们和各位教师代表们齐聚在学术报告厅,聆听了张莲教授的讲座——思辨英语写作教学。 报告大会上,张莲教授结合多年北外英语写作教学和改革实践的实际情况,全面阐述了英语教师应如何进行英语写作课程重构,以实现实现学生语言、思维和学科能力的协同发展。 第一,调整课程目标。将写作知识技巧和跨文化思辨能力作为显性学习目标纳入教学进行重点培养。第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复杂思维能力。第三,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二次思考,在课堂上创设交互的社会文化情境,引入并配置恰当的中介工具,为学生量身打造写作能力发展的活动系统。第四,写作教学评价应将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从“教学的评价”、“为了教学的评价”到“评价即教学”的转变。 聆听了张莲教授的报告,我们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唯有辨证思考,知行合一。这样才能在英语写作教学、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夯实英语基础、学到更多实用的本领。 第二模块 中考复习备考 语篇层面的初中英语总复习 蒋京丽老师从什么是语篇层面的教学到为何要开展语篇层面的教学以及到底要如何进行语篇层面的教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这堂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操作,让老师们获得了一场语篇教学理论和技巧的盛宴。 从蒋老师的课,我们得知:语篇是一种使用性语言,既可以是对话、独白,也可以是短文或口头语构成语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话题、语境和语义。在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的意义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也因此,阅读教学离不开语篇,阅读命题也离不开语篇。词汇及写作备考指导11月2日下午,朝阳教育研修中心刘洁新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词汇和写作备考指导》的精彩报告。刘老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个人二十多年的一线从教经历,理论联系实践,让现场教师切实感受到了小小词汇的大学问。她首先给大家呈现了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例如:单元词汇教学不分主次,不分顺序,平均分配时间,造成学生词汇记忆负担过重,词汇教学效率低下;词汇教学求深而不求广,导致学生的词汇量难以有效扩展;词汇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语境,导致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词汇教学重记忆、轻运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等。然后刘老师给出了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词句结合,词篇结合,在语境中深化;以新带旧,以旧学新,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运用中掌握;训练策略,形成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内课外并举,拓展词汇学用渠道;建立学生自己的字典。刘老师通过大量的词汇教学实例让老师们体验词汇教学的艺术魅力,理解词随意生、意随境生的教学理念,坚定让学生在语用中有效掌握词汇的教学方式,而不是记“单”词或“单”记词。 关于写作,刘老师指出,作家就像演员和运动员,要天天训练,训练写作肌肉,如果缺乏训练,肌肉就会僵硬了,所以一定要鼓励学生天天写,养成写的习惯,而且要反复修改,Rewrite the same thing ten times, twenty times. 在写作训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写作主体性,通过机批进行自主修改,然后通过小组批阅交流进行二次修改,最后教师批改,有必要的话进行面批,学生进行第三次修改。另外,在指导学生话题写作时,可以按照逻辑顺序列出与话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尤其在备考阶段,这种写作训练方式会更有实效。初中英语命题与测试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中界定的英语听说读写的四大技能,听居首位,听是英语学习的先导。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们也都在做听力教学,比如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listen and check, listen and number,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等等一系列听力活动。听力刘洁新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对听力教学有了重现的认识和定位,反思我们以往的听力教学只能被称作是听力训练,而不能称之为教学。 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语言,培养语感,培养学生去模仿,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听的策略。听力教学也应该从三个环节展开,Pre-listening,While-listening and Post-listening。在每个环节都承载着不同的任务。 一、Pre-listening 听前活动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输入新的知识和技能做准备。听前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熟悉话题,预测内容,同时要处理关键词汇、句型,最后要布置任务,明确听的目的。 1. 听前活动形式:自由讨论、思维导图、小组讨论、游戏、引导下提问、和预测。 2.听前存在的问题:听前时间不能过长,导致后面的时间不足;铺垫不够,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与经验没有调动起来;为热身而热身,与听力无任何关系。 二、While-listening 听中主要是语言的输入、信息提取、加工、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新知识建构与内化,语言知识与技能训练,举一反三的过程。 1. 听中的活动形式:核查预测、听主旨大意、将说话人和所说内容配对、听细节并填写信息、听重点词、听并排列顺序、听并做笔记、听并判断真伪、回答问题和抓词。 2. 听中存在的问题:有待明确听懂与通过提取信息的区别;每次听都是从头到尾,缺少分层、分段集中,获取特定信息;每一遍听的目的不明确;听力技能、策略培养不足;关注语篇整体意义不足。 三、Post-reading 听后要积极创设新的语境,实践和使用语言,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巩固和综合运用。 1. 听后活动设计:讨论、根据听力内容进行口、笔头转述、写出梗概、利用听到的信息,以同一话题为主,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一段文段、角色扮演、辩论、访谈。 2.听后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语言与信息内化活动;不明确听力课的落脚点,活动组织形式单一;为了教听力而教听力。 听力教学是在真实语境下体验语言;培养语感;去模仿;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操练;使用语言;创设新的语境通过说这种方式去使用语言。 惟愿我们所有的学员都能把刘老师关于听力教学的谆谆教导在课堂上落地。 第三模块 教学研究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10月30日下午和11月4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张虹分别做了题为《行动研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和《行动研究中质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的报告。 张教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把行动研究这一高大上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听起来妙趣横生,毫无晦涩之感。张教授详细地介绍了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并让参会老师进行了实战操练。行动研究共分七步:发现问题——确认问题——相关文献梳理——行动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调整——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行动研究的效果分析——总结与反思。在《行动研究中质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中,张教授则用详实具体的案例为老师们讲述了三级转码的具体操作方法,大家受益匪浅。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行动研究是把理论转变为实践的最佳方式。作为一线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的field,要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调研确认问题,并用相关文献作指导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和使用者,不仅要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系统观察和反思,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分析和评估效果,继而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教学研究呈螺旋状持续发展下去,达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即研究者”,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它既能够提升教师能力,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职业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教学之路都并不是那么简单,一路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行动研究才能拯救我们那苦涩的职业灵魂,让我们远离职业倦怠,让教书育人成为一件趣味盎然的事情!行动研究的过程肯定是辛苦的,但没有研究的行动会更加辛苦,而且是没有尽头的辛苦!教学职业生涯中,没有人能够拯救我们,只有行动研究才能拯救自己,拯救学生!也只有行动研究才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职业教育的幸福和心灵的归宿所在!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Don’t wait any longer! Just do it! Come on, my friends! 附:培训花絮:张教授在著作上签名留念 学习的唯一途径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部分参会教师和张虹副教授合影留念 阶段小结 银杏谢了秋黄,太匆匆,无奈晚来寒雨又加风!我们的国培(2019)初中英语培训第一阶段即将结束。在即将踏上归途的时候,在今晚这个飘着小雨的夜晚,突然感到一丝不舍。这次培训,是我们经历过的所有培训中课程设计最为合理,最能满足学员需求的一次培训。以文秋芳教授为首的团队不仅为我们作了详细的课程设计,还针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在此,我们一组成员,向所有的教授们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短暂的别离,是重逢的序曲!对于再次的会面我们充满了期待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