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是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著名演讲,内容主要关于黑人种族平等。对美国甚至世界影响很大。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有一个梦想》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设计一
【学情分析】
西方的宗教生活,美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历史,是学生不熟悉、不了解的,他们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全无感受,所以要理解作者反映的严酷事实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乡镇的学生,很难理解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因此,要想真正读懂马丁·路德·金演讲的深远意义,了解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分析】
本课是 八年级 语文第四单元的其中一篇演讲词,单元目标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所以本课也将紧扣这个目标。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词,本文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讲起,联系当前黑人生活的现状,要求美国政府兑现诺言,否则将动摇国家的基础,同时,也提醒黑人同胞,注意斗争的策略和方式,号召黑人为实现目标斗争到底,满怀憧憬地表达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强烈愿望。 文章 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学习这篇文章要抓住演讲词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通过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借助朗读体会本文是如何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的。
2、能够以此文为例,初步归纳、掌握使演讲词具有感染力的要点。
(二)过程与 方法 :
在反复诵读中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探究语言的深层含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情实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2、学习马丁·路德·金恪守信念、不屈不挠的崇高品质和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本文的主题思想,体悟马丁路德金博士崇高的献身精神, 教育 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难点:了解黑人的历史及现状,了解马丁路德金的演说的背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愿望被赋予了压力,前途、志向、梦想也就由然而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古代,怀才不遇的文人,人尽其才、大显身手是他们的梦想;精忠报国的武将,杀敌卫国,驰骋沙场是他们的梦想;在现代,企业的高层干部,利润翻一番是他们的梦想;国家的领导,安定与繁荣是他们的梦想。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梦想是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空中楼阁”,诗人海子的梦想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俄国浪漫诗人普希金的梦想是能像大海一样自由奔放,青年毛泽东的梦想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上个世纪60年代,在美国,有一位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你知道他的梦想是什么吗?
我们的前途尚存荆棘坎坷。可对我来说这不算什么。因为我已达至顶峰。我不会在乎。和任何人一样,我愿意生命长久。长寿本在情理之中。但我现在不执著于此。我只是要行上帝的意愿。他让我攀登险峰。我极目远眺。前方就是乐土。或许我不能陪你同行。但今夜我要让你们知晓,我们就是将要抵达乐土的子民。我不怕任何人。我的双目已看到上帝莅临的光芒。
这段话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一次演讲中表达出的对追求理想的决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人说:这位伟大的思想者是人类良知的代表,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说“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
1963年8月28日,金率领25万黑人在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堂前召开集会,要求政府给予黑人自由平等权利。金在集会上即兴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说。随后在全美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爆发了黑人民权运动。
走近作者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美国牧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马丁·路德·金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奖获得者。(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的生日也被确定为全国假日。他不但成为本国良知的代表,也成为世界良知的代表。他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的思想和典范不但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
三、背景介绍:
1963年8月28日, 25万人响应马丁路德金的号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前的石阶,对群众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演说,希望白人和黑人有一天可平等地生活在一起。
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注意以下词语读音及意义:
祈祷(qí dǎo) 镣铐(liào kào) 枷锁(jiā) 萎缩(wěi suō) 缔造者(dì)
履行(lǚ) 戳子(chuō) 侈谈(chǐ) 拯救(zhěng) 磐石(pán) 心急如焚(fén) 崭新(zhǎn)
蜕变(tuì) 窄小(zhǎi) 赎罪(shú) 匿迹(nì) 蜿蜒(wān yán)
骇(hài)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空头支票(因票面金额超过存款余额或透支限额而不能生效的支票)
义愤填膺(yīng)(由不义的人或者事情所激起的愤怒之情充满胸膛)
安之若素(对于困难危险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安然处之)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济,对事情有益,成)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2、探究:从全文脉络看,我有怎样一个梦想?
回顾: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现实: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梦想:人人生而平等
3、小试牛刀,看谁能答对下列问题:
演讲对象: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时间:1963年8月28日
地点:华盛顿广场,林肯雕像前
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25万人的集会上
涉及内容:要求民主、自由、种族的平等
演讲目的: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4、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7-16)段,陈述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
第三部分(17-32)段,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的决心与信念。
五、语段精读
(一)分析第一段
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
林肯·A(Abraham Lincoln1809~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为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初期,曾竭力设法与南方诸州托西,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 措施 ,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被北南方奴隶主指使的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
美国南北内战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65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2、为什么作者要提到林肯和《解放黑奴宣言》?
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在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并非无理取闹,因而我们必须奋斗。
(二)分析第二段:(朗读、研讨、 总结 )
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比喻
2、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从哪几个方面揭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
揭示了黑人物质生活贫困,精神备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的悲惨现实
(三)分析第四段:(朗读、研讨、总结)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1、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空头支票”是个巧妙的比喻。自从林肯总统签署黑奴解放宣言,黑人在法律上就有了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现实却如此令人失望,就象空头支票一样,听起来不错,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美国这样一个商业社会,空头支票的内涵大家都非常熟悉,用它来作比,形象且易为人们理解。
(四)分析第10~14段(朗读、研讨、总结)
1、这一连串排比句式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讲演的?效果如何?
答:从生存到政治权利。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排比句式的誓言增加了气势,鼓励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
2、为什么要实现梦想呢?哪些段落写到?1~5集会的原因和目的。(60字内)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3、怎样实现梦想?段落是6~16段(40字内)
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引申:墨子曾经说过:使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爱得万民……爱人者必见爱,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 GB3 ① 了解 演讲稿 写作的特点并能够写作演讲稿。
= 2 GB3 ② 了解马丁·路德·金生平。
2.能力目标:
①培养演讲能力。
②体会本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
3.情感目标:
①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②自由、民主、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
2.感受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学习并应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 1 GB3 ① 情景激趣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 2 GB3 ② 讨论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
2.学法
= 1 GB3 ① 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激情飞扬、富有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 2 GB3 ② “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总有一些面孔,总有一些声音,当时空过往的时候,在人们心中留下感动的痕迹。
也许没有伟岸的身影,有的只是坚定的目光,但是却能将自由与希望注入绝望者的心田;
也许没有动人的脸庞,有的只是布满皱纹的沧桑,但是却能用最无私的爱向人们诠释什么才是天使的模样;
也许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发自心底细若游丝的心声,但是却能用他们正义的声音,一次一次的震撼我们的心灵。
“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发自心底的呼唤,是二十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是划过漫漫长夜的一道闪电。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这堂课去走进马丁〃路德〃金,去走进他的梦想!
(二)背景简介
这篇文章写于1963年8月28日,这一天在美国历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这天,美国25万人在华盛顿集会,浩浩荡荡的从华盛顿纪念碑出发,分两路游行到林肯纪念堂前。在林肯纪念堂前,一位30多岁的黑人汉子, 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演讲,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此文《我有一个梦想》的诞生。
(三)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1929年出生于美国一黑人家庭,19岁大学 毕业 。26岁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积极参加和领导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
1956年他组织黑人进行抵制公共汽车歧视黑人的斗争。全城5万黑人拒乘公共汽车385天,迫使最高法院宣布在交通工具上实施种族隔离为违法。
1963年8月他率领25万人向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自由进军”,并发表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他一生三次被捕,三次遇刺。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
1968年,遇刺身亡,终年39岁。
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金的诞辰为1月15日)为全国纪念日。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1)本文的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 题眼是哪个词?
“梦想”!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正面描述梦想的段落。
17—25段
(3)既然这些段落就已经正面描述了梦想的内容,那么1-16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不能,
介绍背景,在情感上作铺垫
(4)下面让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在1-16段中最为打动你的 句子 、段落,反复朗读,了解其中所表达的内容,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预设:
第一段:运用比喻,形象的点名了《解放黑奴宣言》的伟大意义。
第二段:“然而”笔锋陡转,揭示了黑人的生存状况
物质生活贫困;精神生活备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
情感—痛苦(板书)
(出示幻灯片“黑奴贸易和黑奴受压迫的生活”)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设计三
一、内容及其解析
内容:《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政治演讲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
解析:本文是 高一语文 必修(2)第四单元的第2篇课文,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激情澎湃的演讲词。
二、目标及其解析
目标: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解析:教学过程中应以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为重点。
三、教学问题及诊断
学生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不足,解决方法是课前收集查阅资料,教师也可补充一些有关资料。
四、教学支持条件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
(一)、教学基本流程:
激趣导入——诵读——内容分析——写法鉴赏——小结
(二)、 相关资料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该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__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 篮球 网球 ,特别喜欢踢 足球 。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就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己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 儿童 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生相信,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为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西·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让步,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的政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待了三百四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学情境
1、激趣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提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可是,我要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2、诵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问题1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8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的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3、内容分析
问题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己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问题3 “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含哪些内容?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明确:(见教师用书P123)
问题4 这篇演讲为什么能激励人心?
明确:(见教师用书P123)
问题5 本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演讲词的特点)
明确: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
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众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之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七、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未来而作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八、目标检测
1、给下列词语注音。
签署( )( ) 镣铐( )( ) 戳( )子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 高一语文《我有一个梦想》导读学案
2.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反思
3. 高一语文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4. 老师精彩习作:我有一个梦想
5.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范例五篇
6.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我有一个梦想》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7.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范文5篇
8. 关于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
9. 《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稿
10.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范文【五篇】
On October 4, 1957, the Soviet union the first artificial satellite to heaven, and marked the first human to break free from the shackles of the earth, into the doors of the univers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mysterious and charming space. In October 2003, the Chinese astronaut Yang liwei and fly out of the earth, into the universe. This feat mark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ream flying the Chinese nation. Whenever I see on TV astronaut Yang liwei walk in empty, my heart will be to think of him as I am, feel to walk in space, also free. In the recent "tiangong 1 back from space found a set of autodyne picture, I saw the mysterious outer space, it is so big, so deep, so mysterious, let a person full of infinite yearning.I have always dreamed of when the astronauts, I will bring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挣脱了地球的束缚,跨进了宇宙的大门,从此开始了神奇而迷人的航天时代。2003年10月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也飞出地球,迈进宇宙。这一壮举标志着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实现。每当我在电视里看到宇航员杨利伟在空漫步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把他想象成我,觉得自己也行走在太空中,无拘无束。在最近“天宫一号”从太空中发回来的一组自拍图片中,我看到了神秘的外太空,它是那么大,那么深邃,那么神秘莫测,让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我总是梦想当上宇航员,我会带着最先进的航天科学技术,像在地球上一样的行走和呼吸,可以在地球以外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安家,让我们的地球不再那么拥挤,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我们赖以生存的母星地球已经很脆弱,所以开拓天疆,走出地球村,是我们全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和使命。 当我成为了宇航员时,祖国的发展已经超出银河系,我们周围的行星上都有人类了,而且被开发的已经和地球没什么两样了,有游乐场,有公园,还有商店······行星大面积是树林和水,在每一个行星上还有几个灾难防范器······人类还在行星之间建成了星际电梯。如果人想去行星上可以乘坐飞机中专门通往行星的航班啦,不用进入狭小的火箭了。在行星上为了节省空间,把机场和火箭厂都拆除了,因为以后的飞机和火箭都可以落在房子上,飞机也不像现在一样“嗡嗡”响了,因为飞机的内部已经是真空的了发动机是太阳能的自然不会“嗡嗡”响啦!不过,大家会想太阳能的好是好,可如果飞机去离太阳很近的行星不就坏了吗?不用担心,机器会自动调温,为100摄氏度,如果在100摄氏度以下,就会储存起来,在雨天或阴天使用。每个国家都会和平相处,不会再有战争和饥饿。人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利用先进发达的科学探测技术,可以预先知道灾难。人们都会保护土地来种植粮食,不会再有无休止的开采和挖掘,我们的一切能源都依靠太阳能,更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来造福我们人类,没有污染,没有辐射,到处都是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青山绿水……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多少颗璀璨的人类文明之珠,耀眼夺目,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鬼斧神工的艺术作品,新奇独特的创造智慧,代表了高度的华夏文明,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 所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亲眼看到火箭腾空而起,甚至太空仓里也会有我的身影。它会带着我实现我的航天梦!我坚信,中国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