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释天(梵文:Śakrodevānāmindraḥ)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本为印度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在梵文中,释迦(Śakra),意为”能够、有能力”;提婆(deva)意为“天人,神明”;因陀罗(Indra)意为“王者、征服者、最胜者”。其全名释提桓因陀罗(Śakrodevānāmindraḥ)合意即为“能够为天界诸神的主宰者“,即“能天帝”或“释天帝”。汉译时为了符合汉语语序就将原语序反转,译作“帝释天”。据诸经论所载,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为三十三天之天主 。此类记载系印度自吠陀以来,至佛教时代,将其因陀罗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佛经上说,释尊下生时,他化现七宝金阶,让释尊从忉利天一级一级地下来。下来时,帝释天在释尊的左前方,手执宝盖,和右前方的大梵天,一起侍候着释尊,为释尊引路。释尊成道后佛教产生,因陀罗成为释尊之守护神,称为帝释天。佛陀升于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帝释天手持宝盖,任佛陀之侍从。民间信仰在佛教 传入中国后,因三教合一的倾向,佛教徒常将帝释天等同于道教的玉皇大帝。并以正月初九“天帝诞辰日”当成帝释天的生日。但事实并非如此,帝释天产生于印度,与中国的玉皇大帝二者并无瓜葛。帝释天和玉皇大帝也并不在同一个界中,帝释天位于忉利天界,仍属天道,而玉皇大帝乃万天帝主,统御诸天,早已脱离轮回,地位有所不同,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