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1206-1259),正式国号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帝国,也是历史上连续性版图最辽阔的国家,共存在53年。 蒙古帝国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国号“大蒙古国”。据《蒙古秘史》,其创始于斡难河河源,通常认为创建时间约为铁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称号时的1206年。蒙古帝国建立后屡次对外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金朝、西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西南、东北、华北、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在内的广大地域。 蒙古帝国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最终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原属大蒙古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实上的独立地位,成为西北的四大汗国。 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后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于1368年驱逐出中原,史称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其后明朝长期和蒙古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国同时并存,直到17世纪蒙古人的主要汗国灭亡。